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家務時 別忘了讓孩子體驗一下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說:“做事的興趣, 愈做愈濃, 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強。 ”從小培養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書籍, 幫媽媽做做家務, 可以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那麼從現在開始, 讓他自己動手, 體驗做家務的樂趣。

培養孩子做家務時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習慣的養成是循序漸進、逐步形成的, 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 因此, 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時要先做好下列準備:

1、把握時機, 儘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個小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

Advertisiment
可以讓他收拾書房, 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 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 此外, 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 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 以增加家務情趣。 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務, 耐心地告訴他正確的方法, 並陪著他一起做完。 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嗎?可以自己把沙子舀進花盆中嗎?”讓孩子多運用小肌肉, 無形中也可以瞭解孩子的肌肉發展情形。

同時站在媽媽旁邊看媽媽做家務的孩子特別愛問問題, 媽媽們可要認真地回答, 不要敷衍哦!因為這樣可以刺激孩子觀察力與思考, 來個機會教育, 讓做家務也能成為經驗分享的好場所。

2、給孩子物歸原處的空間或是專屬的空間。

先幫孩子規劃出由他負責的範圍,

Advertisiment
可利用家中現成的大盒子收納玩具、圖書等, 讓他知道每樣東西也都有歸屬的家。 可在盒子上做些標記使孩子容易記得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如貼上照片、剪貼圖片或畫出玩具的形狀。

3、多讚美鼓勵、少批評, 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幹, 不但會蓋房子, 還會把積木排好耶!”這類讚美和鼓勵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養成他喜歡幫忙、願意收拾的習慣。 此外, 參與家務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 父母多給予鼓勵讚美, 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 也培養了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4、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做到“舉手之勞”和“物歸原處”。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先做給他看, 請他跟著做, 再鼓勵他自己做。 3 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範時邊做邊說明, 如:“小車車累了要回家了, 來!我們一起帶它回家!”也可以以口頭的方式解說完成的步驟, “請你從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 ”利用這樣生活化的句子, 既可以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情形, 也可以讓孩子當小幫手。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收拾?

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改變和工業科技不斷提升, 而變遷加速。 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就必須提早訓練, 而最好的訓練方式, 就是指導孩子做家務。

對家務的定義不外乎是洗衣、做飯、打掃屋子等家務事, 廣義的家務是指“家中的每件事”, 除了具體的清潔工作之外, 更包含了為自己的家盡一份心力,

Advertisiment
並享受愛與被愛;因此親子一起完成家務的過程中, 能增進親情的溝通, 及對家庭的向心力, 能達到孝親敬老的目的。

當孩子牙牙學語、懂得大人意思時, 就可以開始教他收拾玩具。 等孩子稍大些, 就可以嘗試讓他做些簡單的家務。

2-3 歲的孩子會做的家務有:把外套掛起來、玩具放回原位、吃完東西自己收拾、掃地、在大人幫助下自己穿脫衣服。

當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時, 父母該怎麼辦?

先從孩子最喜歡的專案開始做起。 有的大人覺得洗碗很有成就感、有的大人喜愛燙衣服、折衣服的感覺, 大人們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也是一樣。 總之, 先挑一件可以讓孩子感到愉快的家務做起。

口頭鼓勵他, 給他戴高帽子。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自尊心強, 怕自己做得不好, 所以拒絕做家務, 這時父母要多些口頭的鼓勵與獎勵, 例如:“我知道你好能幹, 一定會把玩具收拾得很乾淨。 ”在以安全為前提下, 放手讓孩子去做, 去嘗試, 但是必須事先將原則說明清楚。

和他一起做, 把家務當遊戲。 有些孩子覺得家務很無趣, 這時父母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引導, 例如:“我們一起來收玩具, 你放一個、我放一個, 我們來比賽, 看誰收得比較快?”“我知道你的動作很快, 我們來計時, 看今天把玩具收完會花多少時間?會不會比昨天快!”

用孩子想做的活動來吸引他完成家務, 並嚴格實施規定。 有些孩子是因為想要去做某些活動, 所以不想現在做家務, 父母可以事先訂下規則, 例如:“每天必須把玩具都放回原位中,才能看卡通片等”。同時嚴格實施這項規定,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能破壞這項規定,也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要切記:在運用這項方法的時候,首先要衡量孩子的能力,標準不要訂太高,不要讓孩子感覺完成家務是很費時間的一件事,或是感覺達到標準很困難。這個方法目的是要引導孩子先完成家務,不是要讓孩子對家務產生厭惡心理。其次,父母千萬不要自己設定額外的獎勵來誘導孩子完成家務。最好的誘導就是完成家務後,馬上給出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擺好餐盤後,就可以吃點心。”

如果他遲遲不去做家務,先不要動怒,傾聽他的理由。

孩子可能是玩興正濃,或想明天再做家務,問問他看怎樣做才能又可以讓自己繼續玩,又不會使別人不方便。商量一下,找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式。

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1、不要急於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務,注意環境安全。

當煤氣爐正在使用時,不要讓孩子因為要做家務而靠近爐邊;不要讓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還小,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同時把好幾件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2、不要急於讓孩子做到大人的程度。

叫一個3 歲的孩子收拾自己淩亂的房間,他會不知從何收起。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做父母的就要陪著他,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一面指導、一面監督,上了軌道後,才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若孩子覺得太難了,父母可以將這件家務90% 都做好,只剩一個步驟未完成,這樣孩子既可以一個小動作就做完,成就感又屬於自己,孩子將更有信心下一次可以做到。

但要事先跟孩子講好規則,才不會到最後弄得一團亂,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

3、不要只是動口命令孩子做家務。

孩子像個影印機,會把家人的言行一項項地複印出來。

要求孩子做家務千萬不要隨性而為,要將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務固定下來,父母跟孩子都要切實的執行。若父母跟孩子其中一人因為某項原因,需要他人代為完成時,趁機教導孩子一定要事先提出來請父母協助,父母再跟孩子商量解決的方法,引導孩子完成自己的責任。

4、不要用“請你幫忙”的態度要求孩子做家務。

“請你幫忙”的態度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要求”。

改用大人的“小幫手”角度來提升他的積極性是個好方法。

但是他份內的事情,還是要給予責任的概念,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才厲害,照顧好自己就是幫大人的忙。

5、不要用金錢誘導孩子做家務。

應該讓孩子知道做好家務是家中每一分子的責任,不是一份獲取金錢或禮物的工作,也不是用來交換條件的工具。

6、不要把做家務當作是懲罰。

千萬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把做家務當成懲罰的工具,那會讓孩子更不喜歡做家務的。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做一些事”。父母不要太過在乎孩子家務做得如何,他的能力有限,需要學習做的家務應該多是與生活習慣相關的,像是把自己的鞋子放回櫃子中、把外套掛起來等。父母要做的就是督導,然後找出孩子值得稱讚的地方,即使只是對孩子說:“你真的做得很棒!”相信對孩子而言,也是莫大的鼓勵!

例如:“每天必須把玩具都放回原位中,才能看卡通片等”。同時嚴格實施這項規定,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能破壞這項規定,也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要切記:在運用這項方法的時候,首先要衡量孩子的能力,標準不要訂太高,不要讓孩子感覺完成家務是很費時間的一件事,或是感覺達到標準很困難。這個方法目的是要引導孩子先完成家務,不是要讓孩子對家務產生厭惡心理。其次,父母千萬不要自己設定額外的獎勵來誘導孩子完成家務。最好的誘導就是完成家務後,馬上給出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擺好餐盤後,就可以吃點心。”

如果他遲遲不去做家務,先不要動怒,傾聽他的理由。

孩子可能是玩興正濃,或想明天再做家務,問問他看怎樣做才能又可以讓自己繼續玩,又不會使別人不方便。商量一下,找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式。

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1、不要急於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務,注意環境安全。

當煤氣爐正在使用時,不要讓孩子因為要做家務而靠近爐邊;不要讓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還小,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同時把好幾件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2、不要急於讓孩子做到大人的程度。

叫一個3 歲的孩子收拾自己淩亂的房間,他會不知從何收起。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做父母的就要陪著他,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一面指導、一面監督,上了軌道後,才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若孩子覺得太難了,父母可以將這件家務90% 都做好,只剩一個步驟未完成,這樣孩子既可以一個小動作就做完,成就感又屬於自己,孩子將更有信心下一次可以做到。

但要事先跟孩子講好規則,才不會到最後弄得一團亂,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

3、不要只是動口命令孩子做家務。

孩子像個影印機,會把家人的言行一項項地複印出來。

要求孩子做家務千萬不要隨性而為,要將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務固定下來,父母跟孩子都要切實的執行。若父母跟孩子其中一人因為某項原因,需要他人代為完成時,趁機教導孩子一定要事先提出來請父母協助,父母再跟孩子商量解決的方法,引導孩子完成自己的責任。

4、不要用“請你幫忙”的態度要求孩子做家務。

“請你幫忙”的態度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要求”。

改用大人的“小幫手”角度來提升他的積極性是個好方法。

但是他份內的事情,還是要給予責任的概念,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才厲害,照顧好自己就是幫大人的忙。

5、不要用金錢誘導孩子做家務。

應該讓孩子知道做好家務是家中每一分子的責任,不是一份獲取金錢或禮物的工作,也不是用來交換條件的工具。

6、不要把做家務當作是懲罰。

千萬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把做家務當成懲罰的工具,那會讓孩子更不喜歡做家務的。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做一些事”。父母不要太過在乎孩子家務做得如何,他的能力有限,需要學習做的家務應該多是與生活習慣相關的,像是把自己的鞋子放回櫃子中、把外套掛起來等。父母要做的就是督導,然後找出孩子值得稱讚的地方,即使只是對孩子說:“你真的做得很棒!”相信對孩子而言,也是莫大的鼓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