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家務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常常聽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 沒責任心。 沒什麼可抱怨的, 還不是自己沒教好!

在同一件事情上, 有責任心的孩子與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表現是不一樣的。

有一個心理學的實驗:先讓幾個中學生各自解答一些書面問題, 再把他們集中到一起, 指定其中的一個為負責人, 其他的為助手, 讓他們一起解答一些問題。 然後再把他們分開, 讓他們獨立解答一些不同的問題。 最後發現, 被指定為負責人的人, 成績有些提高, 而助手的成績比最初的要差一些。

孩子的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和家務勞動中逐漸地培養起來的。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責任心可以採取一些具體的辦法:

可以虛擬一些角色, 讓孩子扮演其中的一個, 完成屬於他的任務。 比如讓孩子扮演父母, 讓他早晨叫一家人起床、吃飯。 或者讓他扮演交通警察, 模擬指揮車輛和行人。

可以把你在生活中的一些苦惱說給孩子, 讓他去感受你的經歷。

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孩子的故事, 來啟發、引導他的責任心。

在很多生活條件優越的家庭裡, 孩子往往更依賴父母, 他們每天上學有人接送, 回家以後有人做飯、端菜, 不需要自己動手洗衣服, 父母甚至會把插好牙籤的水果放到他們面前。 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的孩子, 不知道家務為何物, 成長期相對就會長一些, 責任心也很難樹立起來。

Advertisiment

我有時候和夏樹在家裡玩不同角色的遊戲。 我們每天選一個勞動委員, 負責安排全家的家務活, 選一個學習委員, 負責安排一家人的讀書、學習。 夏樹感覺這樣很有趣, 也總是在擔當這些職務的時候, 做得很好。

我經常在煮稀飯的時候, 去接電話, 接完了電話, 又去陽臺上澆花, 結果回到廚房裡, 稀飯已經沸了一地。 有一次, 我還把鍋燒在爐子上, 就上班去了, 忘記了關煤氣。 想起來的時候, 鍋裡的稀飯已經成了煙灰。 後來夏樹和我一起出門的時候, 總是問我關了煤氣沒有。 他還設計了一個報警裝置, 煮稀飯的時候, 放到鍋的上沿, 每次稀飯一沸, 漲到報警線上, 就會發出警車一樣的叫聲。 我們給這個裝置取名“煮稀飯報警器”。

我犯了頸椎病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會頭暈、噁心。 這時候, 我就會叫夏樹關爐子、拖地、端飯, 做我沒有做完的家務。 這種時候, 他總是感覺自己很重要, 把這些事情一一干好。

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 也讓他負責關燈、關窗戶、鎖門。

我有時候也把科學上一些沒有解決的難題, 社會上一些不公正的事情, 單位裡的一些遭遇說給他聽。 有一次我拿回家一張報紙, 這張報紙上刊登了非洲的一個城市, 由於嚴重的工業污染, 孩子們都失去了記憶的事情。 有一個女孩子, 好幾天都學不會一句歌詞, 出門就忘路。 一個男孩, 十幾歲了, 除了吃飯, 不能做任何事情。

夏樹仔細地看著報紙, 焦慮地說:“可能是鉛中毒, 傷害了大腦神經, 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

“但是現在還沒有辦法!愛滋病、癌症、白血病、孤獨症,

Advertisiment
還有能源的缺乏、環境的污染, 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呢!”我例舉著, 激發他思考這些問題。

很小的孩子都是沒有行為能力的, 他們必須依賴父母, 由父母引領著他們走出家門。 但是孩子從十五六歲以後, 就應該逐步地做一些家務, 開始自己去處理和擔當一些事情了。 父母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做, 做錯了也不要埋怨, 因為他們的能力和責任心就是從這些經歷中成長起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