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成熟父母,巧用孩子這面鏡子

成熟的父母具有自省能力, 既瞭解自己對孩子的意義, 又能夠反省自己的行為。 欠缺這個能力, 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揪著孩子的問題不放, 治標不治本。

這就好比你照鏡子, 看到鏡子裡面的你臉上有個黑點, 拼命在鏡子上面擦, 卻怎麼也擦不去。

孩子的錯都是父母的錯

在有小孩在場的情況下, 西方的成年人是比較注重自己言行的。 這一點我們的意識還不太強, 甚至有的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一點兒也不注意, 以為在家就什麼都可以說, 什麼都可以做, 不知不覺就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Advertisiment

有一個小男孩在學校經常欺負女孩子, 還總說“你們女孩有什麼用, 將來還不是給人傳宗接代的”。 這麼無禮又無知的話引起了女生的“公憤”, 老師到他家中瞭解, 發現這個男孩的爺爺奶奶、爸爸都是男權思想特別嚴重的八, 在家中經常說一些歧視女性的話, 媽媽雖然不認同他們這樣教孩子, 卻無奈一個人敵不過三個人的影響力。

這個男孩就是這個家庭的鏡子, 照出了家庭關係中的不平等, 照出了家庭成員思想中存在的問題。 很難相信如果不改變, 這個孩子將來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會懂得尊重女性, 說不定長大後還會在婚戀問題上跌跟頭。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 他們對父母講的大道理不太留意, 卻會模仿他們的言行,

Advertisiment
甚至克隆父母的思維方法, 將他們好的和壞的想法一併接收、化為已有。 孩子表現優秀, 往往是父母的積極影響在起作用;孩子表現不佳, 也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正所謂“孩子的錯都是父母的錯, 有問題的孩子背後, 都是有問題的家長或親子關係”。

所以, 請父母一定不要忘了, 在你隨心所欲地說話時, 身後正有一雙純真無邪的眼睛在默默注視著你。 給孩子講道理之前, 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能否達到要求。

成熟的父母應具有自省能力

教育孩子實際上就是家長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家長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成熟的父母具有自省能力, 既瞭解自己對孩子的意義, 又能夠反省自己的行為。 欠缺這個能力, 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揪著孩子的問題不放, 治標不治本。 這就好比你照鏡子, 看到鏡子裡面的你臉上有個黑點, 拼命在鏡子上面擦, 卻怎麼也擦不去。

前不久和一個朋友聊天, 她幾年前為照顧孩子辭去工作, 開了淘寶網店在家工作, 閒暇時間學了不少教育理論。 但是,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她說她在處理親子關係時困擾並不比別人少, “一碰到孩子做出格的事, 我就會發火, 無法控制情緒, 使用那些明知道會傷害孩子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學的知識似乎全忘在了腦後”。

經過瞭解, 我知道了這位朋友和她母親的關係就不太好, 她的媽媽控制欲很強, 總干涉她的生活, 從選擇專業、擇偶、找工作、買房子, 什麼都管。

她今天的生活大半是她媽媽意願的體現,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她自己選擇的結果。 所以, 她就很刻意回避採用母親那樣的教育方法, 害怕女兒有朝一日會責怪自己, 她的親子關係基本就是自由式的, 一般都比較尊重女兒的想法。 但是, 每當女兒的做法和她的設想不符, 她就特別生氣, 強制女兒按自己的意思辦事。 這其實就和她母親對她的做法很相似了。

我對她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你就是你母親的一面鏡子, 你從母親那裡習得了不好的溝通模式。 你對孩子生氣, 其實是在對自己生氣, 因為你做了理智上不認可的事, 內心承受著對孩子的內疚和焦慮。 ”

她聽了之後很認同。 我還告訴她, 孩子還小, 很多東西不知道, 作為父母, 該管還是要管的, 管不代表不尊重,

Advertisiment
不管也不一定就是尊重, 這要具體分析。 不能因為自己的經歷就推卸責任。 我建議她多和女兒溝通, 設法去理解孩子, 不能平時“放羊”, 等孩子“做錯”再去嚴格管教。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懂規矩, 實際上是自己根本沒和孩子好好溝通過, 解釋為什麼設置規矩。 孩子屢屢“出格”, 其實是父母沒有告訴過他“格”在哪裡(規則)。

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了某些問題, 或者親子關係中總有一些問題無法解決, 一定是自己有一些思想的“結”無法繞過去, 這個時候, 父母需要把停留在孩子身上的目光, 撤回來放到自己身上。

斯賓諾莎說過:“父母的行為影響了孩子, 孩子再把這種行為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 孩子不僅身體上有父母的DNA, 心理和行為特點也會“世襲”, 孩子的表現既是父母行為的反射,又是父母內在狀態的投射。當父母表裡不一時,孩子就比較難管教。就像我這位朋友的困惑,其實就源自她行為和思想的分裂,理智和行為習慣的衝突,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只不過是幫助她發現了自己而已。

因此,停留在孩子所謂的“問題”上是無用的,父母需要審視自己、反省自身。通過調整自己,達到改善親子關係的目的。成熟的父母不是天生的,育兒是成人的第二次成長契機,希望我們都把握好這次機會,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都留有遺憾!

親子關係中的“殘暴基因”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給予我們的是寬容和理解,我們也傾向于這樣對待孩子。但是,對那些童年有陰影的人來說,想做個“好父母”就不那麼容易了。曾經的受虐者大多數都會變成今天的施暴者,今天忍受暴力的孩子明天會將巴掌落在自己後代的身上,這就是親子關係中的“殘暴基因”,它極具破壞力。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優秀,事業發展也很好,但她總說不快樂,並在孩子3歲時突然辭去工作,潛心研讀佛經和心理學方面的著作,這一選擇令她身邊的很多人者大惑不解。

在一次聊天中她告訴我,她童年的經歷非常不愉快,父親性格暴躁經常打她,母親則十分冷漠,從不關心她。她有了孩子以後,深深沉浸在為人母的喜悅之中。但是,她驚訝地發現,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難管教,她有時竟然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當年的做法,對孩子又打又罵,有一次打到孩子看到她就發抖。這讓她非常恐懼,因為她深知被父母虐待是多麼大的痛苦!為了不再傷害孩子,她決定首先治癒自己的心理傷痕,連根拔除愛的“劣根性”,而這一過程,整整用了6年時間!

所以,親子關係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每個家庭的親子關係都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兩個人原生家庭的模式;而孩子又是父母的鏡子,暴露出父母內心真正的想法。

那些童年經歷不愉快的父母,首先要寬容自己,因為曾經受過傷害,帶著“心理烙印”,就不能苛求自己教育孩子時各方面都盡善盡美;其次,他們需要認清自己的問題,直面性格和心理層面存在的不完善,真誠面對自己,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最後,尋找正面的精神力量,釋放積累多年的負面情緒,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使自己最終擺脫“遺傳基因”的控制。

孩子的表現既是父母行為的反射,又是父母內在狀態的投射。當父母表裡不一時,孩子就比較難管教。就像我這位朋友的困惑,其實就源自她行為和思想的分裂,理智和行為習慣的衝突,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只不過是幫助她發現了自己而已。

因此,停留在孩子所謂的“問題”上是無用的,父母需要審視自己、反省自身。通過調整自己,達到改善親子關係的目的。成熟的父母不是天生的,育兒是成人的第二次成長契機,希望我們都把握好這次機會,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都留有遺憾!

親子關係中的“殘暴基因”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給予我們的是寬容和理解,我們也傾向于這樣對待孩子。但是,對那些童年有陰影的人來說,想做個“好父母”就不那麼容易了。曾經的受虐者大多數都會變成今天的施暴者,今天忍受暴力的孩子明天會將巴掌落在自己後代的身上,這就是親子關係中的“殘暴基因”,它極具破壞力。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優秀,事業發展也很好,但她總說不快樂,並在孩子3歲時突然辭去工作,潛心研讀佛經和心理學方面的著作,這一選擇令她身邊的很多人者大惑不解。

在一次聊天中她告訴我,她童年的經歷非常不愉快,父親性格暴躁經常打她,母親則十分冷漠,從不關心她。她有了孩子以後,深深沉浸在為人母的喜悅之中。但是,她驚訝地發現,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難管教,她有時竟然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當年的做法,對孩子又打又罵,有一次打到孩子看到她就發抖。這讓她非常恐懼,因為她深知被父母虐待是多麼大的痛苦!為了不再傷害孩子,她決定首先治癒自己的心理傷痕,連根拔除愛的“劣根性”,而這一過程,整整用了6年時間!

所以,親子關係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每個家庭的親子關係都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兩個人原生家庭的模式;而孩子又是父母的鏡子,暴露出父母內心真正的想法。

那些童年經歷不愉快的父母,首先要寬容自己,因為曾經受過傷害,帶著“心理烙印”,就不能苛求自己教育孩子時各方面都盡善盡美;其次,他們需要認清自己的問題,直面性格和心理層面存在的不完善,真誠面對自己,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最後,尋找正面的精神力量,釋放積累多年的負面情緒,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使自己最終擺脫“遺傳基因”的控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