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為一名寶媽, 為了上幼稚園的兒子淇淇轉換全新工作崗位。 喜歡和孩子人手一冊一起讀書, 喜歡記錄生活的點滴感受。 帶著淇回教室向老師詢問下節課需要的教材, 一轉身碰上了他的同學安妮和她姥爺。 剛打完招呼, 淇就鬆開我的手, 像向往常一樣去拉安妮的手。 許是有急事, 姥爺抱起安妮疾步跑下樓去, 安妮趴在她姥爺背上向我們揮手再見。 看到此情此景, 淇像受了什麼刺激似的, 也跟著狂奔起來, 推開擁擠的人群, 扶著樓梯的欄杆, 邊追, 邊撕心裂肺地喊:“ 安妮——安妮—— ” 嘴巴張得大大, 小臉漲得紅紅,

Advertisiment
脖子直冒青筋, 絕對一副瓊瑤劇中 “ 咆哮帝 ” 馬景濤附身狀態。 見他 “ 咚咚 ” 地飛速繞過一個又個樓梯轉彎口, 我看著心驚膽顫, 急急地追上去, 氣不打一處來, 內心早已將淇罵了十幾個來合了, 待會兒抓住這小子, 非得好好教育一番——人家姑娘都揮手告別了, 你窮追個啥勁啊, 走就走了唄, 幹嘛非得要這樣瘋一樣的邊跑邊吼啊?

當我氣喘吁吁地轉到樓道時, 立馬看到了淇。 此時, 他就在那裡, 一動不動的, 背對著我, 穿著黑色套頭衫, 背著書包, 在白色的牆壁映襯下, 靜謐的, 卻從未如此搶眼過。 我在人群中, 一眼便看見了, 那落寞, 那失意。 他轉身了。 我知道, 追不上了, 回來找我這個 “ 曾經的最美, 昨日的黃花 ” 了。 我知道, 他看見我了,

Advertisiment
沒有欣喜, 沒有歡叫, 就站在那裡, 靜靜地等著我, 拉上我的手, 往前走。

不知道為什麼, 我的心 “ 嘎嘣 ” 一下, 剛剛想教育一番的話, 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來幾句安慰的吧, 做媽的還是溫柔點, 別在傷口上撒鹽了。 正當我挖空心思要來幾句時, 淇已經甩掉了我的手, 沖向大廳口剛上完輪滑課的同學徐碩鴻了。 倆男生邊笑邊鬧, 跑操場上瘋玩去了。 我知道, 他又滿血復活了。

在這階段的人生遊戲中, 我已經不是遊戲主場那個萬能的金手指了。 他自己在不斷地開疆拓土, 進入一個個嶄新的領域中, 他所期待的, 他所想要的, 正是去年爬山禮佛時, 在佛前一棵許願樹下, 許下的願望——要在幼稚園裡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目前, 他也正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Advertisiment
此時, 怒氣、不安都如一顆石子砸入心湖, 漾起絲絲漣漪, 又重新歸於靜無。

我很慶倖, 沒像往常那樣, 媽媽病和老師病同犯, 喋喋不休地將自己的感覺、經驗強加於他身上。 如果我剛才一找到他, 就怒不可遏地批評他, 他是不是會從此在交朋友的時候戰戰兢兢, 畏畏縮縮, 那還是這個鮮活的他嗎?雖然有些誇張。 如果我看到他的失望, 就百般溫柔地安慰他, 是不是會讓他的落寞更加落寞, 為自己, 也為我的羅哩囉嗦, 那還能自我內心感受、自我修復嗎?像現在這樣快速走出。 想著有點後怕, 我們自己想像孩子應該是什麼樣, 然後再想像出對付孩子的辦法, 這是多麼可怕的育兒觀。 育兒體現了生活中最難解釋的神出鬼沒。

Advertisiment
母愛並沒有令孩子變得完美, 甚至也沒有令他趨向完美。 當我在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候, 就像被攪動的水一樣, 我沉潛的無能和缺陷, 竟開始浮現。 甚至於, 原有的優點也在缺點的呈現之後, 此消彼長, 此起彼伏。

一直以來, 我都只是在努力將自己的全部認知教給他。 就拿上學期的手巾事件來說, 足以讓我羞愧。 那天, 淇淇邊畫邊問我:“媽媽, 什麼叫‘灰溜溜’?”我知道, 這是婉約派男人淇的特有問法, 不是不懂這個詞, 而是他要開啟和我的聊天模式了。 我把手機放下, 坐直身子, 仍舊把詞解釋了一通後, 靜等他的發言。 從他的言談中, 得知, 幼稚園吃飯前, 他已經從消毒櫃中拿了一條手巾洗手擦臉, 可是, 吃完飯刷牙後, 發現牙膏沫粘在嘴邊,

Advertisiment
於是, 又順手從消毒櫃中新取出一條擦嘴, 被老師批評了。 於是, 他就灰溜溜地從洗手間回到臥室, 爬上床睡覺了。 當時, 我大談特談, 從面對批評時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到如何面對老師的批評以及在集體制度面前個人該如何服從集體。 講得是口沫紛飛, 淇就像我的學生一樣坐在那裡, 只是 “ 哦, 哦。 ” 當時, 我認為我是成功的。

但現在想來, 我忘了, 忘了他是一個人, 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一個和我一樣有著感官的完整的生命體。 我該第一時間想到他的——灰溜溜。 我為自己的大言不慚感到羞愧。 就在前不久, 我也還會為了自己在學習、工作中的不平, 撅著嘴, 皺著眉, 在父母或老公面前講訴, 不為別的, 只為心平。 而我卻要求一個不到5歲的孩子做到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可笑至極,我的臉上郝然一片。如果我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我,他只是我的思想下的牽線木偶,永遠重複我昨天的故事,演繹我曾經的歲月;只有關注孩子的內心,孩子自己才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應該在為人母這個身份上,保持足夠的警醒,對自我成長保持足夠自省。做母親,不代表要一個人撐起全世界,也不意味著要完全犧牲自我。恰恰相反,我要在這愛裡不斷反省、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因這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不是佔有,更不是控制,而是在無盡的關愛裡,期盼對方成為心智成熟的人。並且,也同樣要求自己。我們不斷地學習、反省、踐行,不斷地自我救贖、自我成長,目的都不是為了孩子,只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不負此生,給自己一個交代。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是結果,不是目的。

可笑至極,我的臉上郝然一片。如果我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我,他只是我的思想下的牽線木偶,永遠重複我昨天的故事,演繹我曾經的歲月;只有關注孩子的內心,孩子自己才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應該在為人母這個身份上,保持足夠的警醒,對自我成長保持足夠自省。做母親,不代表要一個人撐起全世界,也不意味著要完全犧牲自我。恰恰相反,我要在這愛裡不斷反省、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因這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不是佔有,更不是控制,而是在無盡的關愛裡,期盼對方成為心智成熟的人。並且,也同樣要求自己。我們不斷地學習、反省、踐行,不斷地自我救贖、自我成長,目的都不是為了孩子,只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不負此生,給自己一個交代。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是結果,不是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