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為孩子建立日常常式的時候, 家長們想到的往往是孩子長大後, 如何建議。 事實是, 在嬰兒三個月的階段, 就可以為他們制定類似的日常安排, 並且逐步培養他們的生活習慣, 使之適應。 在這個過程當中, 還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的耐心與細心。
新生兒與嬰幼兒在八周之內的年齡階段, 較難被置於嚴格的常規計畫當中, 他們需要被即時滿足, 並且自行決定睡多久、吃多少, 諸如此類。
但是, 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 父母可以開始為他們建立起日常常式, 包括睡眠、進食和活動。 並且, 父母已經能夠區分出寶寶的習慣、喜好與排斥等方面,
Advertisiment
日常常式的制定, 有助於幫寶寶調整並適應, 包括日常的作息、餵養等一系列的行動, 這將給予寶寶意義上的一致性與結構化管理, 但是並不過於嚴格。
父母可以記錄並跟蹤嬰兒的睡眠和飲食模式, 包括相互間的影響、作用。 寶寶們必須能夠適應在自己嬰兒床之外的地方入睡。 但是如果餵飯的時間晚了, 或者午睡不完整, 這類的日程會受影響, 甚至被打亂。 因此, 父母建立的日常常式需要具備相應的靈活性, 堅持執行但不是生搬硬套, 可以適用於任何狀態之下。
結構化的日常常式不等同於時間表, 時間表偏向於幾點鐘做什麼,
Advertisiment
每一次當父母餵養寶寶、或換尿片、或他們哭泣時的安撫, 都需要漸漸強化寶寶的意識, 讓他明白:有人在身邊。 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便是, 如果父母不夠細心, 寶寶的壓力會非常之大。 這對於嬰兒的大腦及身體的成長、發展都具有推動作用。
嬰兒的世界需要父母同步參與
在這個階段, 爸爸的感覺可能會認為寶寶更願意和媽媽在一起, 因為似乎和媽媽相處時, 小傢伙不哭、不鬧、不挑剔。 其實, 這是與媽媽給孩子餵養、供食, 以及熟悉的氣味等因素相關。
Advertisiment
同時, 試著由老爸幫寶寶洗澡、換尿片, 加強並鞏固親子互動。 寶寶對於習慣和適應需要時間, 而當父母為他們建立起了常規的常式時, 無疑等同於喚起他們的行為意識。
在寶寶三個月的階段, 如果為他們建立了理想的日常常式, 父母同樣受益。 這意味著, 爸爸媽媽也將同步節省更多的時間, 可以將效率最大化。 並且, 適當得安排自己的事務及活動-當然, 也包括推著嬰兒車, 與朋友們用餐、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