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良好狀態, 而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也就是說:儘管血壓不高、血脂正常、沒有糖尿病、肝功能正常、心電圖挺好、CT檢查也無異常……也並不等於是健康, 因為這些僅僅是反映身體各個器官的健康。 人有精神活動, 人是社會一員, 精神活動有偏差、社會生活有變動都會影響到人的健康。 精神活動反映在心理上, 而心理活動又會體現在身體上。 失戀了, 精神受到打擊, 情緒低落, 保管頭昏腦脹, 有幾位能食欲大開的?而社會生活的變故也會影響精神活動,
Advertisiment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生產方式轉型、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競爭劇烈、人們觀念轉變、家庭結構變化……反正一言而敝之:變。 當然, 從總體上說, 總是越變越好。 但是在某一段時間裡、某一地區內、某一事情、某一位或某一些人身上就難盡善盡美了。 國門開放, 年輕人出國留洋, 學習先進科技自然是好事, 但是也因此可能造成婚變;農民進城打工, 促進經濟發展當然也是好事, 但是留守老人可能缺少了照顧;產業轉型, 生產發展自然是好, 可是不再需要過多勞力, 部分人員面臨下崗……這些變故, 也必定影響人的健康, 而且發展越快, 問題可能越多。 當然, 人們大多能理解這些是前進中的困難,
Advertisiment
不過就像對傳染病有人有免疫力, 有人缺乏免疫力一樣。 對於這些社會生活的變故, 有人順應潮流, 安之若素;有人則一蹶不振, 惶惶不可終日, 終致引發精神、心理疾病。 在這一系列疾病之中抑鬱症如今發病率最高。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在綜合性醫院就診的各科患者中約10%患有或合併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而在抑鬱症者中求助於醫藥者只30%左右。 可見此病事實之多, 以致被形容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 不過多數患者並未就醫, 而且即使就診亦多訴說身體的某些不適,
Advertisiment
雖說抑鬱症猶如心理疾病中的感冒, 不過卻不能掉以輕心。 感冒如無併發症, 多能自愈, 而抑鬱症卻多需得到醫藥的幫助, 著聽任發展後果堪憂。 因此病之特徵為與其處境並不相稱的心境之低落, 而且往往不能自拔, 其外在表現可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性☆禁☆欲低下等, 但實質問題在對世事極度不感興趣、自我評價低下、自怨自責, 甚至時有輕生之念。 此病不同於一般的“情緒不好”之時過境遷即可自行調整, 而是必須得到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在世, 那裡件件都能如意?便是古代農耕社會, 也有“田中禾苗半枯焦”、“卷我屋上三重茅”之類的事, 遑論如今大變革的時代,
Advertisiment
如同對於傳染病的免疫力一樣, 抑鬱症的發生除社會生活的變故外, 也有對這些變故的“免疫力”上的缺陷。 也像講衛生可以減少疾病一樣, 人們也應該重視精神的衛生。 大致上精神上的衛生包括心理健康、情緒健康甚至道德健康諸方面。 心理健康是精神健康的主體。 人們應該努力培養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擺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 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了健康的心理狀態, 理解我為人人, 才有人人為我, 遇事“一分為二”地看待, 待人“責人寬、責己嚴”, 自然情緒健康。 做事大公無私, 光明磊落, 所謂“君子坦蕩蕩”便是道德健康的表現。
具體說來, 遇到社會生活的變故, 便應該努力尋求解決途徑,
Advertisiment
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