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健康查體助你全面瞭解寶寶身體

家有小寶寶, 家裡人關心的莫過於寶寶身高、體重的增長, 寶寶是不是缺鈣, 有什麼健康隱患。 因此,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定期的查體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新媽媽, 我也十分關注孩子的發育問題。 晨寶9個月時, 又該去查體了。 查體項目有哪些?全面查體的程式是什麼?去給寶寶查體前有什麼需要注意或準備的嗎?

在婦幼保健院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查體, 建冊、辦理兒童卡是第一步, 以後寶寶的保健、醫療可就全靠它了。

體重身高 直觀的發育指標

0~3歲, 體重、身高及頭圍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 因此,

Advertisiment
寶寶查體的第一項內容就是身高、體重。 經過測量, 9個月的晨寶身高75釐米, 體重10公斤, 均超過標準2個標準差, 說明她的這兩項指標在寶寶中遙遙領先。 同時, 醫生也提醒我, 寶寶有肥胖的傾向, 要注意控制寶寶的飲食結構和數量。

一般來說, 在孩子0~6歲時, 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做健康檢查。 一般來說, 在寶寶1歲前要進行4次健康評估, 1~3歲半年一次, 3~6歲每年一次。

骨密度檢測, 骨骼發育的風向標

寶寶是不是缺鈣?這是新媽媽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由於人體中99%以上的鈣都存在於骨骼和牙齒, 只有不足1%的游離鈣。 因此, 骨密度檢測就是最有效的骨礦含量檢測, 以瞭解寶寶骨骼發育、成長過程中的骨礦含量變化規律, 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寶寶是否缺鈣。

Advertisiment

醫生用骨密度檢測儀的探頭在晨寶的腳腕處進行測量, 經檢測, 晨寶正常。

微量因素監測, 告訴你寶寶輔食搭配是否合理及乳母營養是否充足

晨寶9個月了, 輔食添加以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輔食搭配是否合理可以通過微量元素監測得以體現。 醫生告訴記者, 母體給寶寶的鐵元素及維生素D在6個月左右就消耗殆盡, 所以在寶寶6個月時檢查維生素D及鐵元素。 如果缺乏需要及時補充。 寶寶在添加輔食約3個月時進行微量元素監測, 通過測量寶寶血液中的鈣、鎂、磷、鉀、鈉、氯等常量元素及鐵、碘、鋅、硒、銅、鉬、鈷等必須微量元素以確定輔食搭配是否合理。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 微量元素監測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乳母的營養情況。

Advertisiment

智力發育商 確定運動和發育情況

智力發育商主要確定寶寶運動及發育情況, 尤其是智力發育和社會適應的情況。

醫生根據寶寶的月齡檢測寶寶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 如1-3個月的寶寶仰臥位是否能抬頭, 是否會注視人臉;3個月後的寶寶握拳姿勢是否開始鬆開;4個月的寶寶是否可以翻身, 是否會用手擺弄玩具;9個月的寶寶是否會爬, 是否會用兩手玩弄物品, 玩弄自己的腳, 兩手傳遞或敲打玩具。 晨寶拿著醫生給她的兩個玩具相互敲打, 玩得不亦樂乎, 這就說明她的發育情況和她的年齡是相匹配的。

綜合查體 衡量寶寶的整體情況

綜合查體檢查的是寶寶發育的整體情況, 以確定養育過程是否合理。

Advertisiment
綜合查體最重要的項目就是心肺功能的檢查。

發育評估 膳食調查 針對營養性疾病

0~3歲, 體重、身高及頭圍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 發育評估能反映出寶寶是否存在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問題。

膳食調查的目的是根據調查情況決定寶寶是否要進行飲食調理。 在此需要提醒媽媽們, 決定給寶寶做膳食調查前, 一定要詳細記錄寶寶前1-3天的飲食情況, 包括食物的種類和數量, 越詳細、精確越好, 最好精確到克。 由於記者對這一要求並不瞭解, 晨寶就不能做膳食調查了。

口腔檢查 確定嬰兒長牙情況及咬合關係

寶寶在4-6個月時新牙萌出, 過晚則不正常。 口腔檢查一方面可以確定嬰兒口腔健康及長牙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可以確定寶寶的咬合關係是否正常。 咬手指、咬唇、伸下頜及不良吞咽習慣、偏側咀嚼等, 都可以引起各種各樣的錯合。 口腔檢查可以根據咬合情況確定寶寶是否存在以上不良習慣, 從而可以提醒父母及時糾正。

兒童眼科 瞭解寶寶視力發展情況

兒童眼科可以及時瞭解到寶寶的屈光情況, 如是否有近視、遠視、散光等情況, 也能及時發現一些眼科疾病, 如外眼炎症、眼位異常、斜視等。 如果發現小嬰兒有遠視、近視、散光燈屈光異常, 父母也不用太焦慮。 醫生告訴記者, 寶寶屈光異常一般在3歲以後才可以確診。 因為寶寶出生時存在300度遠視、150度散光, 這是正常的。 到寶寶6個月時, 數值達到最大, 並逐漸下降, 5-7歲時達到常人水準。這期間,最好半年檢查一次,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干預。

兒童耳科 特色專業保衛寶寶聽力

耳科檢查除了確定外耳、中耳、鼓膜是否存在異物、分泌物、炎症、腫瘤等異常外,更重要的還要做好保衛寶寶聽力的工作。醫生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如果寶寶檢查抓耳朵、外耳道有異味或流膿、感冒後半夜哭鬧伴有抓耳朵的現象、4個月不能聽聲轉頭、8個月發音直、1歲左右不喊爸爸媽媽要及時就診,以便及早發現耳科疾病及聽力異常。

即便寶寶出生時聽力篩查通過,最好半年後再次檢查,以防遲發性聽力損失。

早教 用遊戲形式寓教於樂

早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婦幼保健院兒童醫療保健中心的第一節早教課時在寶寶42天查體時進行的。早教以大運動訓練、智慧訓練為主,通過遊戲的形式寓教於樂,將保健和教育相結合,並對特定問題給予特殊指導。早教課程排班很細,根據寶寶的發育規律進行引導式訓練,五大智慧相結合,重點進行語言、大運動、精細運動、社會行為適應性的訓練。

5-7歲時達到常人水準。這期間,最好半年檢查一次,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干預。

兒童耳科 特色專業保衛寶寶聽力

耳科檢查除了確定外耳、中耳、鼓膜是否存在異物、分泌物、炎症、腫瘤等異常外,更重要的還要做好保衛寶寶聽力的工作。醫生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如果寶寶檢查抓耳朵、外耳道有異味或流膿、感冒後半夜哭鬧伴有抓耳朵的現象、4個月不能聽聲轉頭、8個月發音直、1歲左右不喊爸爸媽媽要及時就診,以便及早發現耳科疾病及聽力異常。

即便寶寶出生時聽力篩查通過,最好半年後再次檢查,以防遲發性聽力損失。

早教 用遊戲形式寓教於樂

早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婦幼保健院兒童醫療保健中心的第一節早教課時在寶寶42天查體時進行的。早教以大運動訓練、智慧訓練為主,通過遊戲的形式寓教於樂,將保健和教育相結合,並對特定問題給予特殊指導。早教課程排班很細,根據寶寶的發育規律進行引導式訓練,五大智慧相結合,重點進行語言、大運動、精細運動、社會行為適應性的訓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