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 獨生子女由於沒有兄弟姐妹為伴, 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 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的精神, 又缺少競爭性, 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 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 有專家認為, 要讓孩子有健康開朗的性格, 必須在3歲以前就注重他們的個性培養, 父母雙親應同時參與對孩子的教育。
讓父親有更多時間參與到教育也是目前教育界的呼聲, 現代社會, 母親通常被認為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者, 孩子也往往更依戀自己的母親。 一般說來, 父親角色和在社會上承擔的職業職能決定了父親參與撫育孩子的時間少於母親。
Advertisiment
有研究表明, 4歲前不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趨於女性化, 同時, 早期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受到影響。 由於父親引導孩子參與的遊戲較多是運動性、技術性和智慧性的,
Advertisiment
這就與孩子從母親的性別特徵中得到諸如關心別人、同情心、溫和、善良等方面相結合, 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父親還能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 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同時, 父親還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 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
有專家認為, 孩子不願意上幼稚園, 並非是幼稚園的問題, 而是孩子自身的承受力相對較差, 同時, 這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 即母親的關愛過於細緻, 存在過分保護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對於這些性格敏感又較為膽小、黏人的孩子, 專家說, 要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對自己的優點更多敏感, 但要就事論事, 切忌混淆是非;多與孩子交流:這類孩子通常不善於與人交流, 父母更應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想法;多與外界接觸:給孩子創造敞開式的環境, 讓他們多與其他小朋友交流接觸。 建議可以經常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玩, 或者經常帶孩子外出;多給孩子資源:所謂的資源, 可以理解為物質上的, 讓孩子擁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物品, 增強其自信。
專家最後強調, 0~3歲是孩子建立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 此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無條件的, 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 來給孩子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