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備孕期先治糖尿病再懷孕

孕婦遭遇妊娠期糖尿病是非常糟糕的, 必定影響胎兒的發育, 妊娠前應該儘量避免。 如果你有過妊娠糖尿病的經歷就知道, 備孕期間先治療再懷孕對胎兒和自己決定是好處大於壞處的, 女性備孕有些危險是需要冒的, 但有些危險是必須避免的, 知道嗎?

妊娠對糖尿病的影響

1、妊娠可加重糖尿病。 由於胰島β細胞功能不全, 機體神經內分泌調節失常, 胎盤激素的抗胰島素作用, 可致空腹及餐後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氨基酸血症。

2、妊娠期隱性糖尿病增加。

3、糖尿病性腎病加重。

4、糖尿病性神經損害加重。

Advertisiment

5、糖尿病增殖性視網膜病發生率增高。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發生率增高。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肥胖因素:

肥胖是發生糖耐量減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 對於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 其他環境因素如年齡、經濟、文化水準及飲食結構等因素都與肥胖有協同作用。

2、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產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無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 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3、年齡因素:

高齡妊娠是目前公認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20~30歲孕婦的8.2倍。 年齡因素除影響糖尿病的發生外,

Advertisiment
年齡越大, 孕婦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糖尿病的診斷

1、妊娠糖尿病篩查 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通常無明顯自覺症狀, 多數空腹血糖正常。 因此孕期僅常規檢查空腹血糖, 易造成妊娠糖尿病的漏診而延誤治療。 故在妊娠24-28周, 應常規做50g葡萄糖篩查, 如糖篩查異常, 需做75g葡萄糖耐量實驗(OGTT)。

(1)葡萄糖篩查方法:在妊娠24-28周, 隨機口服50g葡萄糖, 如服糖後1小時血糖值≥7.8 mmol/L(140mg/dl), 應進一步做75g葡萄糖耐量試驗。

(2)糖篩查時血糖≥11.1 mmol/L(200mg/dl)的孕婦, 應先查空腹血糖, 如正常再查OGTT。

(3)妊娠期糖耐量受損或減低(IGT):為服糖後2小時血糖7.8-11.1 mmol/L。

2.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兩次或兩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mol/L, 或者OGTT四項值中至少兩項達到或超過正常標準, 則可診斷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Advertisiment

1、藥物治療

對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不需要特別的藥物, 通過生活習慣等的調整既可以達到身體平衡。 但是對於重症患者或者年齡大的患者來說, 藥物治療是最佳的療法。 糖尿病病理是體內唯一調節血糖的激素胰島素分泌紊亂造成的, 重症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時運用降壓藥或代替胰島素藥物, 對身體是很大的威脅。 而高齡患者因為自身身體機能本身就在下降, 自身活動量和進食量有限, 藥物對他們來說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注射胰島素或類胰島素, α-葡糖苷酶抑制劑, 糖異生作用抑制劑等效果較好。

2、食療

所謂食療就是通過調節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 調節身體對糖分、脂肪、膽固醇等的攝入, 通過外部作用調節內部血糖對胰島素的依賴,

Advertisiment
增加身體免疫力, 減少或抑制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是常見病, 對身體影響有限, 但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可能導致肝硬化、昏迷、截肢等。 食療不管是對重症患者還是輕度患者都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決定食療的患者要注意減少糖分、脂肪、膽固醇等的攝入量, 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種族等的食物攝取, 特別是糖分的攝取, 重症患者最好計算準確一天合適糖分的攝取(葡萄糖等糖分是身體必須養分, 食用不可避免的, 但要限制食用)。 但也要注意營養均衡, 菜蛋奶水果等都有保證正常的射入量。 多食用苦瓜、芹菜等青菜, 肉類魚肉是優選, 每天飯後可以適當吃些原珍向天果, 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Advertisiment
《馬來西亞草藥目錄》中記載, 向天果味苦、澀、性涼, 解熱、收斂、種仁強壯!其種子主治:糖尿病、高血壓。

3、運動治療

合理的運動不僅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和糖分, 而且還可以保持心情愉悅。 科學研究表明, 人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 體內會分泌出多種元素刺激腦部神經, 讓身體更好的發揮作用。 曾有外國論文證實運動是治療抑鬱症的最好方法。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讓疾病更渺小, 但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

若可以懷孕的話, 准媽媽應做到如下幾點:

1、如果患者在服用磺醯脲類藥物, 必須停藥, 這種藥有可能使嬰兒產生先天缺陷, 可換用胰島素。 另外若在服用其他藥物, 則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對胎兒有損害的藥物應停用或換用。

2、懷孕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包括各項生化指標、血壓、心電圖、腹部B超及心臟彩超、眼科檢查,評價患者有無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神經疾病和眼科疾病的跡象。如果有這些疾病的某種跡象,應在患者考慮懷孕之前進行治療。

3、對任何人來說,懷孕期間都必須養成良好的營養飲食習慣,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遠不止這些。應該根據醫師指導根據患者的體重、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和血糖目標值制訂一份飲食計畫,儘量少食多餐、控制糖及脂肪類飲食,以保持血糖水準穩定。如果想補充營養又無法吃高脂肪食物,可以使用高吉星片,補充蛋白鋅硒。

4、在懷孕期間堅持體育活動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有助於更好地控制血糖水準,而且也有助於應付生產時的體力需求和生完小孩以後的身體恢復。可進行輕度的體力活動如散步等,每次不超過15分鐘,妊娠後4個月,不做仰臥位運動,運動後適當增加飲食量或減少胰島素用量。

5、患者除了定期去看內分泌科醫生以外,還要比大多數女性多去看幾次婦科醫生,往往一周去一次。婦科醫生會建議患者做羊膜穿刺術,檢查套兒發育有無缺陷,做常規超聲波檢查,並監測胎兒的心率。

6、患者需警惕有無其他在懷孕期間發生的併發症。每次就診時都要檢查血壓。在懷孕期間有時會發生一種叫做先兆子癇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特點是血壓升高,而且患糖尿病的女性要比未患糖尿病的女性更容易發生。先兆子癇會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如果出現了先兆子癇的某些症狀,則患者最好早產,而且行剖宮產。

嬰兒出生後,應密切觀察嬰兒,看看有沒有什麼情況。在出生後的頭4~6小時,你的嬰兒正處於低血糖的高危階段,因此要監測血糖。黃疸也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因此嬰兒可能要進行輕度治療,以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嬰兒是早產或者比正常嬰兒大很多,兒科醫生要檢查有無呼吸問題,確保患者的寶寶是健康的。

2、懷孕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包括各項生化指標、血壓、心電圖、腹部B超及心臟彩超、眼科檢查,評價患者有無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神經疾病和眼科疾病的跡象。如果有這些疾病的某種跡象,應在患者考慮懷孕之前進行治療。

3、對任何人來說,懷孕期間都必須養成良好的營養飲食習慣,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遠不止這些。應該根據醫師指導根據患者的體重、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和血糖目標值制訂一份飲食計畫,儘量少食多餐、控制糖及脂肪類飲食,以保持血糖水準穩定。如果想補充營養又無法吃高脂肪食物,可以使用高吉星片,補充蛋白鋅硒。

4、在懷孕期間堅持體育活動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有助於更好地控制血糖水準,而且也有助於應付生產時的體力需求和生完小孩以後的身體恢復。可進行輕度的體力活動如散步等,每次不超過15分鐘,妊娠後4個月,不做仰臥位運動,運動後適當增加飲食量或減少胰島素用量。

5、患者除了定期去看內分泌科醫生以外,還要比大多數女性多去看幾次婦科醫生,往往一周去一次。婦科醫生會建議患者做羊膜穿刺術,檢查套兒發育有無缺陷,做常規超聲波檢查,並監測胎兒的心率。

6、患者需警惕有無其他在懷孕期間發生的併發症。每次就診時都要檢查血壓。在懷孕期間有時會發生一種叫做先兆子癇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特點是血壓升高,而且患糖尿病的女性要比未患糖尿病的女性更容易發生。先兆子癇會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如果出現了先兆子癇的某些症狀,則患者最好早產,而且行剖宮產。

嬰兒出生後,應密切觀察嬰兒,看看有沒有什麼情況。在出生後的頭4~6小時,你的嬰兒正處於低血糖的高危階段,因此要監測血糖。黃疸也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因此嬰兒可能要進行輕度治療,以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嬰兒是早產或者比正常嬰兒大很多,兒科醫生要檢查有無呼吸問題,確保患者的寶寶是健康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