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or現代:兩代育兒觀裡的那些“婆婆媽媽”

寶寶的出生, 不僅讓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 更讓一家人有了更多需要共同面對的事情。 在寶寶的養育方法上, 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年齡結構使得家人之間的育兒觀發生分化。 年輕父母愈發趨於理性和崇尚科學新思, 相對來說, 老一輩人依然較為感性, 對孫輩寵溺、呵護有加。

究竟是沿襲傳統習俗的方式更加實用有效, 還是引入了很多現代觀念的育兒法更加與時俱進和科學呢?金領冠科學母愛專家團將通過一些實例, 與媽媽們探討兩代人育兒觀裡那些“家長里短”。

我說東, 你說西, 育兒觀念不統一

Advertisiment

營養素, 奶奶說多補, 媽媽不讓補?

鈣鐵鋅硒維生素, 螺旋藻益生菌DHA……各種營養素充斥視野, 寶寶究竟該不該補?

李奶奶:寶寶正在長身體, 無論什麼樣的營養素, 補了總是沒有壞處的, 以後身體會長得更快更好。

小韓:有時候, 營養素並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最重要是要看寶寶缺什麼, 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補充營養。

科學母愛專家團點評:一般來說, 身體健康的孩子, 只要保證“自然食物、均衡膳食”, 做到肉蛋奶、蔬菜水果均衡攝取, 粗糧細糧都吃, 就可以均衡獲取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 無需再補充什麼保健食品或營養品。 如果真的擔心孩子缺乏營養素, 可以去醫院做檢測來確認。 在檢測結果的基礎上, 根據醫生的建議, 再決定孩子是否需要補充營養、補哪種營養、補充多少量。

Advertisiment
科學母愛專家團溫馨提醒, 切不可抱有“不管孩子缺不缺, 先補了再說”的老思想, 這樣很容易把寶寶補成“藥罐子”哦。

早教, 媽媽的堅持, 婆婆的無視?

佳佳是個80後辣媽, 她堅持每個週末帶2歲的妙妙去早教機構進行課程培訓。 正巧有個週末趕上朋友邀約去聚餐, 佳佳讓公公婆婆帶妙妙去聽課, 可聚會結束後佳佳回到家發現孩子根本沒去早教班聽課, 卻從婆婆那裡得到了一個在佳佳看來荒唐至極的理由, 婆婆說, 妙妙想在家裡玩, 況且他們認為也確實沒必要去學習那個早教課程, 浪費錢不說, 孩子還不喜歡。 有爺爺奶奶在家陪著開心的玩多好。 這件事讓佳佳對公公婆婆的做法很是不滿。

Advertisiment

科學母愛專家團點評:早教對孩子有益無害。 有科學研究證明, 寶寶一出生, 腦重量400克, 達到成年人智力的25%, 六個月迅速發展為50%, 3歲達80%, 俗話說“三歲定終身”, 也就意味著:寶寶三歲的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 而同時0-3歲還是運動、語言等能力發展最快的敏感期, 此時讓孩子適當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智慧開發訓練, 對於孩子的智力和品性的成長都很有好處。

兩代人、心連心, 念好科學育兒經

對於小韓和佳佳兩位年輕媽媽的“心病”, 相信不少家庭都感同身受。 鑒於這樣的情況, 科學母愛專家團的智慧媽媽們建議, 兩代人必須形成積極的溝通和相互融合。 年輕人不能一味地強調個性, 要細心觀察, 與長輩一起,

Advertisiment
找准寶寶營養補充的正確比例, 及時補充。 老一輩也需要用科學知識武裝大腦, 多吸收科學的新觀念。

通過傳統的寶貴經驗與科學知識的完美結合, 從而讓育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讓學習科學、運用科學貫穿整個育兒過程, 更重要的是, 科學育兒讓家庭變的更為和睦, 和諧的家庭對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代人的經歷和認識雖不同, 卻同樣有一顆愛著孩子的心, 相信通過雙方的努力, 能夠努力去化解育兒中的分歧, 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