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寶寶的五種用藥物去

本文為您提到的給孩子的五種用藥誤區, 不僅不能給寶寶治病, 還會傷害到寶寶

用藥誤區1:寶寶發燒一定要用退燒藥

臨床上常見許多家長見孩子發燒, 就在家中給孩子胡亂服用常見的退燒藥。 退燒藥能抑制下丘腦前部神經原中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 從而恢復溫感受神經原的冷感受神經原的正常反應性, 使體溫正常。 但如果免疫系統並未被喚醒, 完全不抵抗, 使外邪在體內積存, 也增加了治療的困難。 很多小孩使用退燒藥後反復發作, 一次發燒比一次更高, 皆因體內病因未能去除,

Advertisiment
中樞神經系統醒來後再次加強抵抗, 反復如此, 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小兒感冒發熱要強調休息, 多飲水。 監測體溫變化, 一般以肛溫為准, 當體溫超過38.5℃時應予降溫措施, 如有條件可同時降低室溫。 降溫措施首選物理降溫, 尤其是嬰兒發熱。 方法有:頭部冷濕敷冰袋, 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 或用溫水擦浴。

用藥誤區2:寶寶一咳嗽就止咳

孩子咳嗽, 對許多家長來說是件苦惱的事情。 由於小兒呼吸系統防禦功能不健全, 咳嗽反射不敏感, 其咳嗽和咯痰的症狀和大人不一樣。 較小嬰兒會在喝水、吃奶時發嗆, 嚴重的一吃奶, 就從口鼻嗆出來, 導致進食困難。 如果疏忽大意, 體弱嬰幼兒可能因為奶水嗆入氣管, 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

Advertisiment
危及生命。 嬰幼兒因為不會有意識地咯痰, 痰到了咽部就自動咽入胃裡, 他們從胃裡嘔吐出來往往是粘液性的東西。 更多咳嗽的孩子喉頭有呼嚕聲, 即喉間痰鳴音, 聽起來就像貓打呼嚕。 此外, 還有一種特殊的咳嗽, 聽起來如同狗叫, 發出“空空”聲, 叫做犬吠樣咳嗽, 這是急性喉炎的特有症狀。 如果發憋、青紫, 說明喉頭水腫嚴重, 威脅著孩子的生命。 毫無疑問, 咳嗽給孩子帶來很多痛苦。

但是, 咳嗽和發熱一樣, 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射。 人的呼吸道內膜表面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纖毛, 它們不斷地向口咽部擺動, 清掃混入呼吸道的灰塵、微生物及異物。 在呼吸道發生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等)時, 滲出物、細菌、病毒及被破壞的白細胞混合在一起,

Advertisiment
像垃圾一樣, 被纖毛送到氣管。 堆積多了, 可刺激神經衝動, 傳入中樞, 引起咳嗽。 其步驟為:肺吸滿氣體, 然後喉頭聲門緊閉, 胸腹同時用力, 使肺內氣流突然迸發沖出, 將那些呼吸道的“垃圾”排出來。 因此, 只要炎症沒有完全消退, 排除“垃圾”的咳嗽動作就會一直存在。 若硬是用藥阻止咳嗽, 這些“垃圾”會越積越多, 從而加重感染, 甚至阻塞氣道。 所以體質弱、老年人、胸腹部手術的病人, 醫生還特別鼓勵他們咳嗽, 把氣管內的“垃圾”排出去, 免得在肺部“惹是生非”。 可見, 咳嗽既有弊, 又有利。

用藥誤區3:要讓寶寶感冒好的快就用抗生素

感冒是引起小兒發熱的常見原因, 多數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Advertisiment
但現在有這樣的現象:出現發熱馬上用各種抗生素, 似乎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 其實抗生素既不能抗病毒, 也不能退熱, 相反增加了醫藥費用, 並有可能產生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可謂弊多利少。

兒童上感病原複雜, 往往是病毒感染為主, 有時夾雜某些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 開始用藥, 應在驗白細胞、胸透、物理檢查、試體溫等基礎之上酌情用藥。 選擇抗生素類藥物時要慎重, 原則上先用一般有效的抗生素, 青黴素為首選。

而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 針對上呼吸道及扁桃體、咽峽部等處可能存在的一般性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 採用青黴素類藥物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 就相對比較合理。

Advertisiment
當然, 提倡用青黴素並不是否認它可能存在的過敏反應, 認真做皮試是絕對需要的。

用藥誤區4:打吊針比吃藥好

“打吊針”是靜脈輸液的通俗稱法, 也有人稱之為“打點滴”, 是區別於口服給藥、肌肉注射以外的一種給藥方式。 它利用液體的靜壓原理, 將藥液通過靜脈輸入體內, 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的特點, 因此廣受病人和醫生的歡迎。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 在患兒罹患諸如傷風、感冒、咳嗽、腹瀉等疾病時, 盲目迷信“打吊針”。 但臨床實踐中發現, 小兒因濫打吊針所造成的搶救和轉診事件正在不斷增加, 嚴重影響到小兒的生長發育和生命安全。

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

1.大大增加了藥費支出, 也增加了靜脈補液機會, 更是大大增加了患兒抗藥性和過敏反應的危險性。

2.由於輸液瓶的入口處與大氣相通,極有可能增加藥液遭受污染的機會。

3.人體一旦對藥物不適應的話後果非常可怕。

4.兒童身體尚處於生長發育期,藥物進入人體後在體內的代謝過程還不完善。濫用“打吊針”,極易引起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微粒是引起慢性輸液不良反應,如肉芽腫、肺栓塞的重要原因。

用藥誤區5:只要能好,多貴的藥都成

一些兒科門診醫生為了怕擔風險,動不動就開最貴、最先進的藥;其次,某些診所開大處方、貴處方與可增加收入、多發個人獎金有關,利益會驅使一些醫生這樣做。顯然,這樣做有悖醫生的道德準則,也是造成濫用高檔抗生素、浪費金錢的根源。

在此勸告家長們,不要一味迷信貴藥、高檔藥。對於普通的細菌感染,價廉有效的青黴素應當是首選。當然,就是青黴素,也不宜濫用,以免出現耐藥性。總之一句話:不需要時不出手,該出手時再出手。

2.由於輸液瓶的入口處與大氣相通,極有可能增加藥液遭受污染的機會。

3.人體一旦對藥物不適應的話後果非常可怕。

4.兒童身體尚處於生長發育期,藥物進入人體後在體內的代謝過程還不完善。濫用“打吊針”,極易引起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微粒是引起慢性輸液不良反應,如肉芽腫、肺栓塞的重要原因。

用藥誤區5:只要能好,多貴的藥都成

一些兒科門診醫生為了怕擔風險,動不動就開最貴、最先進的藥;其次,某些診所開大處方、貴處方與可增加收入、多發個人獎金有關,利益會驅使一些醫生這樣做。顯然,這樣做有悖醫生的道德準則,也是造成濫用高檔抗生素、浪費金錢的根源。

在此勸告家長們,不要一味迷信貴藥、高檔藥。對於普通的細菌感染,價廉有效的青黴素應當是首選。當然,就是青黴素,也不宜濫用,以免出現耐藥性。總之一句話:不需要時不出手,該出手時再出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