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 他們在童年時期有時會遇到親人逝世或重病, 或本人意外受傷等事情, 都會心靈受創。 所以, 成年人要學會對“傷心”的孩子進行心理援助。
以今次汶川大地震為例, 災區孩子的心理重建就是一件持久而艱巨的任務。 專家對此提出不少建議, 讀者可以借鑒學習, 儲備日後使用。 汶川大地震至今已造成四萬多同胞遇難。 據統計, 若以15:1算, 可能造成約3千孤兒。
在所有疾病中, 心靈創傷是最難救治的。 日本康復學專家中村龍一教授著作談到:精神創傷後不同時期有各種主要的臨床表現:1期為心理休克;2期為防衛反應;3期為恍惚狀態;4期為心理重建。
Advertisiment
志願者的責任主要是幫助孤兒實現心理重建(心理恢復平穩)。 心理救援比較複雜, 應根據年齡、症狀、體征, 進行對症護理和治療。
皮膚饑餓怎麼辦?
心理學研究發現, 人類和所有熱血動物, 都有一種特殊需要, 即互相接觸與撫摸, 這種現象稱之為“皮膚饑餓”。 人際間的接觸和撫摸是幼小兒童很重要的心理需要。 若這種特殊需要得不到充分滿足, 會引起哭鬧、食欲不振、睡眠不安。 對著三歲孤獨兒童, 志願者要當爸爸媽媽的角色, 要像
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孤兒, 盡力滿足患兒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沒有了下肢, 不能行走, 通過摟抱、撫摸、親吻中得到滿足。 經常抱起來走走,
Advertisiment
這些都能使受傷的幼童如同在母親身邊一樣有安全感, 有利於患兒適應環境, 消除不良情緒, 對傷病康復也有積極意義。
夜晚噩夢怎麼辦?
3歲多的孩子受驚嚇後, 可能會在晚上睡覺時說話或做不好的夢, 如噩夢。 嚴重時會突然驚醒, 出冷汗, 醒後入睡困難。 動物, 尤其是老虎、大灰狼、魔鬼, 可能在夢中追逐孩子;或會夢到奇怪的、外形奇特的壞人或掉進熊熊大火、萬丈深淵之中。 孩子醒來時, 要安慰他, 把他緊緊摟在懷裡。 如果他還在夢中, 無需叫醒他, 只需陪他睡覺。 如果他有夢遊習慣, 在樓梯口要安上門欄, 防止跌傷。
孩子夜驚怎麼辦?
有時候他會坐在床上, 是醒著的、驚恐的,
Advertisiment
怎樣面對恐懼?
對三歲的兒童, 喪失父母是一種懲罰(大腦懲罰中樞受到強烈刺激), 心靈遭受巨大地痛苦, 身體傷痛, 打針吃藥, 接觸醫生護士, 都有恐懼心理, 住院期間會感到恐懼, 表現為孤獨、膽怯、悲傷。 另外, 幼童時期通常恐懼黑暗、打雷、閃電, 地震災後有記憶的孩子會對響聲恐懼。 驅除恐懼的
辦法之一, 就是和孩子討論這些東西, 鼓勵孩子坦然地面對他害怕的東西。 志願者要尊重他提出的問題, 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
Advertisiment
孩子暴躁發脾氣怎麼辦?
孩子不高興時, 會突然大發脾氣。 隨著年齡增大, 會逐漸改善。 孩子發脾氣時, 志願者最好地辦法是保持心平氣和。 因為你任何關注都只會延長他的哭鬧。 如果他在公共場合哭鬧, 影響他人, 就把他帶到人少的地方, 不要為此急躁不安。 在家裡, 簡單有效地方法就是離開房間。 向孩子說明, 仍然愛她, 但心裡難過, 不得不離開房間。
Advertisiment
不睡覺怎麼辦?
不能入眠時應該注意如下問題:環境要安靜, 空氣清新, 溫度適宜。 衣服寬鬆, 柔軟貼身, 被子輕重合適, 枕頭高度適宜。 睡前不要喝太多的開水, 或晚餐吃得過飽。
白天適當參加運動, 特別是戶外活動, 使其生活豐富多彩, 對夜間睡眠有助。
定好起床和睡覺時間, 盡可能共同遵照執行。
培養單獨睡眠習慣, 這既鍛煉小兒的獨立性, 又不會因大人的活動影響小兒休息。
睡前應避免劇烈活動, 睡覺前準備從沖涼開始, 讓小兒意識到要睡覺了, 慢慢安靜下來。 志願者可以在床上講小兒講故事或哼搖籃曲, 使小兒心情舒暢;清晨若醒得較晚, 不必催他早起, 以免影響情緒。
以免影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