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傾聽孩子心聲,能讓你有更多機會教育孩子!

傾聽看似很簡單, 作為父母的我們豎起一對耳朵, 聽孩子說話就可以了, 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父母的傾聽能讓孩子在精神上放鬆, 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感受, 找出問題的癥結, 疏導其情緒往良性發展。 也許父母並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孩子的全部煩惱, 但是做好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已經實屬不易了。

傾聽, 不僅僅是要聽孩子說話, 更重要的是聽出孩子話語裡的情感, 話語背後的潛臺詞。

態度篇

.帶著愛的傾聽更受孩子歡迎。 .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允許他有個體差異性。

.真誠地接納孩子可以有跟自己不一樣的思想。

Advertisiment

.知道孩子的不良情緒只是一時而已, 等他宣洩完後就可以, 父母需要做好傾聽者角色。

.不要強求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

.父母不要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抱著溝通交流的態度會更好。

技巧篇

耐心而認真地傾聽。 當孩子說話時, 不論他的表達是否清楚、完整, 父母都應該耐心、沉著地等待他說完。 孩子發表見解或意見時, 更要耐心傾聽, 給孩子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 在孩子沒有充分把意見表達出來之前, 不要隨意表態、輕下斷語或批評。

對孩子說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回答。 孩子把心中所想的事情跟父母分享, 除了想要分享這件事情外, 更重要的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回復。 這時候父母敷衍了事, 就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

Advertisiment
更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父母可以在聽完孩子說話後, 就事情而發表自己的看法, 真的嗎?是這樣的嗎?那為什麼這些語句的運用, 更能讓孩子認為父母在認真傾聽自己說話。

選擇適合的時機傾聽。 有時候, 孩子會有自己的一些專屬情緒, 他只想自己一個人面對這些情緒, 父母不必一定要當時就急著傾聽, 如果有需要的話, 孩子會主動地跟父母交流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不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 放任自流, 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作出不同的應對反應。

肢體語言有時候更重要。 在傾聽中, 父母能夠雙眼專注于與孩子眼神交流, 在孩子分享快樂事情的時候, 會心一笑, 在孩子宣洩不良情緒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給一個溫暖的懷抱, 拍拍他的肩膀, 甚至為他沖一杯熱牛奶, 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永遠是最支持自己的人。

實踐篇

多花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分享。 養育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 時間的投入更為重要, 在一定的時間內, 使溝通達到最優化。 父母在忙碌的時間中, 要記得為自己的孩子留一個時間的空檔, 傾聽孩子最近的心情變化, 建立友善的親子關係。

閒聊中更能獲取孩子的芳心。 不必拘泥于正經的會話形式, 正經的會話形式, 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神經緊繃, 害怕說錯話而拒絕溝通, 說教、灌輸式教育讓孩子在下次就會拒絕父母的邀請。 父母可以在平時逛街、打球、玩耍這些休閒的時候, 即興就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話題而相互交流思想或者看法,

Advertisiment
輕鬆愉悅的環境會讓父母容易傾聽出孩子更真實的感受。

父母要正確地反映孩子的意思。 當父母企圖瞭解孩子的意思時, 過於急切的傾聽反應, 都會喪失了原有的好意, 造成傷害孩子的事實, 因此父母儘量使用適當且正確的形容詞來回應孩子。 有些孩子不能完全、正確地表達事件或自己的情緒, 令父母感到迷惑, 父母可以用已掌握的資訊進行反應, 並等待孩子進一步仔細地說明。

點到即止。 父母不必追求刨根問底地瞭解情況, 或過於敏感猜測。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 孩子會有屬於自己的小秘密, 父母需要給孩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私有地帶, 孩子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進行資訊的篩選,

Advertisiment
把一些覺得自己需要跟父母分享的資訊傳達出去, 而沒有說出來的那部分就是他自己的獨家記憶。

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 隨著孩子的長大, 他有時候只是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或者徵詢意見, 而父母的過分關注, 要求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這樣的傾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會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和解決問題, 他們的傾聽其實就是在搜集資訊, 再一廂情願地為自己而做好打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