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成特說過,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斌。 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 也不取決於天斌的大小, 而取決於他從出生到5歲的教育。
有一位心理學家份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 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 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 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盆材。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 只要教育得法, 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
有一種觀點認為孩子將來的成就跟他們先天的稟賦是有很大關係的, 如果稟賦不好, 不管施以多麼優秀的教育均無濟於事。
Advertisiment
卡爾•威特的兒子小威特並不是一個稱心如意的嬰兒, 他小時候顯得有些癡呆, 並不像人們對於天才兒童想像的那麼聰明。 然而, 對於小威特的教育, 老威特並沒有別人想像的那麼悲觀.對兒子的將來, 他始終充滿信心。 因為他相信嬰幼九時期的教作足以克服那些所謂的天斌不足.合理的教育能夠改變一切。 結果證明了他是正確的。
人如同瓷器一樣, 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 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錐形。 有位行學家曾經說過:‘•幼兒是成人之母。
Advertisiment
從某種愈義上說, 對孩子內在潛力的挖掘, 孩子內在力量的充分發揮, 往往就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智力的浪費。 這裡的關謎:一是注重激發、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 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 不懂也不傲衍;引導孩子感受大自然之美等。
Advertisiment
卡爾•威特的觀念是.只要能夠儘早地教育小威特.他一定能夠戰勝所有的困難.並最終獲得教育的成功。 他的教育理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能完全展現出來。 理想的家庭教育就應該是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在能力。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