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4歲的暖暖穿鞋子, 暖暖突然說了一句:“你弄疼我的腳了, 壞媽媽!”媽媽先是一愣, 然後馬上意識到暖暖已經進入語言敏感期了。
暖暖媽媽沒有生氣, 而是平靜地說:“鞋子穿好了, 我們可以出去了。 “看到媽媽對她的咒駡沒有反應, 暖暖似乎不太甘心, 她繼續重複道:“壞媽媽!壞媽媽!“媽媽就像沒有聽到暖暖的話一樣, 牽起暖暖的手往外走。 暖暖忍不住了, 站到媽媽面前說:“我在說壞媽媽呢!”
媽媽依舊平靜地說:“媽媽聽到了, 我們去超市吧。 ”看到媽媽一直都沒有什麼反應, 暖暖覺得這個遊戲不怎麼好玩,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喜歡說詛咒的話時, 我們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進行冷處理。 當孩子發現這些話不能引起父母的反應時, 就會覺得無趣, 自然就不喜歡說了。
自我反省, 尋找粗話的源頭
孩子講粗話一定是從哪裡學到的, 我們應從孩子所處的環境出發, 尋找“粗話”的源頭。 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機會最多, 我們的語言習慣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 身為父母, 我們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有沒有說“粗話”的習慣,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純淨的語言環境。
試著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當孩子說“粗話”的時候, 我們除了儘量漠視孩子的詛咒之外, 還可以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例如, 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可能會說“臭爸爸”,
Advertisiment
悄悄話—孩子語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現
孩子用無聲的悄悄話感受語言魅力, 配合孩子, 與孩子一起想像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 4歲的兒子跑過來, 湊到爸爸耳邊說了一陣悄悄話。
兒子說完後, 滿臉期待地看著爸爸問:“爸爸, 您聽明白了嗎?”
爸爸茫然地搖搖頭說:“沒有聽到你說的什麼。 ”
於是, 兒子又趴在爸爸肩頭繼續說, 爸爸還是沒有聽到, 他回頭看了兒子一眼, 發現兒子只是嘴唇在動, 根本就沒發出任何聲音來。
兒子“說”完後, 又問:“爸爸, 這次您聽明白了嗎?”
爸爸心想:如果再說“沒聽明白”, 兒子一定會繼續“說”悄悄話。
Advertisiment
隨著孩子使用語言次數的增多, 他會發現語言有很多種表達方式, 可以平靜地說, 可以大喊大叫, 還可以趴在耳邊悄悄地說。
他會發現, 當和人說悄悄話的時候,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而關係似乎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於是, 他愛上了說悄悄話。 “悄悄話”是三四歲孩子探索語言魅力的一種方式, 也許他趴在我們耳邊許久, 卻什麼也沒說。 但當他問我們“聽到了嗎”時, 如果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就會繼續剛才的動作, 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為止。
我們應瞭解孩子的這種心理, 在他喜歡說悄悄話的敏感期, 主動配合孩子, 和他一起體會語言的神秘感。
Advertisiment
耐心傾聽孩子的悄悄話
當孩子和我們說悄悄話的時候, 也許我們正在看電視、看書或者在工作。 但是, 我們不要因此而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當他很神秘地趴在我們耳邊嘀咕什麼的時候, 我們要及時做出傾聽的表情和姿勢, 還可以適當地表示出一種神秘感。
當孩子詢問是否聽見的時候, 我們可以笑著點點頭表示聽到了。 如果沒有聽到,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大點兒聲再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