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由於在胎兒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臟血管畸形, 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心臟病, 約占出生嬰兒的15%左右, 主要分為兩大類:紫紺型及非紫紺型。 紫紺型即出生後嬰兒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現青紫, 尤以哭鬧時明顯;非紫紺型嬰兒早期無症狀, 往往在查體時發現心臟雜音, 經超聲心動圖檢查即可確診。 主要為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等, 確診後的心臟病應早期治療, 需要在體外迴圈下心內直視修補, 常規要選擇胸部正中切口, 劈開胸骨來顯示手術部位, 術後常常留下較大的瘢痕。
Advertisiment
近期心外科採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療小兒先心病, 不劈開胸骨, 不切除或切斷肋骨, 保持了骨性胸廓的連續性, 手術創傷小, 疼痛輕, 恢復快, 切口小, 且位於腋下及側胸壁, 右上肢功能位時, 幾乎看不到切口瘢痕, 使病兒和家長擺脫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負擔和痛苦。
近20多年來由於先進的現代檢查技術的發展(如心導管術、心血管造影術、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溫麻醉、體外迴圈和心臟外科手術的進展, 很多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能得到準確的診斷與根治, 部分複雜的心臟畸形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瞭解更多“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