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發現寶寶的臀紋不對稱;寶寶不太願意做要把兩腿分開才能做的事情;給寶寶換尿布時, 聽到關節有響彈聲 到了學步期, 寶寶卻不太愛走路, 寶寶走路時, 老是一隻腳疊在另一隻腳上, 寶寶走路時, 一搖一擺像只小鴨子;寶寶的兩下肢不等長, 根據寶寶的月齡, 如果有1~2項情況發生在自己寶寶的身上, 就要考慮他是不是髖關節脫位了, 爸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發病率以女寶寶居多, 臀位產的發病率比頭位產高,
Advertisiment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非常重要。 3~6個月的寶寶診斷明確後, 可用專用吊帶固定, 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 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併發症少。 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寶, 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複, 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 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 才能恢復正常。 2歲以上的孩子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 4~7歲的孩子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
做同樣的手術, 寶寶年齡越小, 效果越好;年齡越大, 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 就會導致腿部殘疾, 走路瘸腿, 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 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Advertisiment
髖關節脫位的寶寶護理上要注意什麼
嬰兒的髖關節不穩定, 在護理過程中就要創造一個有利於髖關節穩定的條件。 而髖關節呈屈曲、外展、外旋位是最穩定的。 因此要降低先天性髖脫位的發病率, 預防工作要從胎兒一出生就開始。 首先, 要改變對出生後尚未形成自主呼吸的新生兒採用一手握住雙足提起嬰兒, 使其頭朝下, 另一手拍背部排出肺內羊水, 促進其迅速呼吸的方法, 因為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髖關節的穩定, 一些嬰兒可能會因此發生髖關節脫位。 如需頭朝下拍背, 最好雙手握住下腰部和髖部, 使新生兒的髖關節保持屈曲狀而由助手拍背, 促進呼吸。
同時還要改變不良的繈褓方法, 以保持髖關節屈曲、外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