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克服“學校焦慮”,原來孩子可以愛上學習

親子關係的每個階段, 都會存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和問題, 但是幼升小以及整個小學階段, 可以說是親子關係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個最特殊的階段。

作為家長來說, 我們希望孩子在進入小學後, 能迅速適應學校生活、尊敬老師、喜愛學習、與同學相處良好, 從一開始就可以緊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都不落下。

但是, 孩子的表現往往不會那麼完美、盡如人意, 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難免的。 比如——

●不喜歡上學、害怕老師

●做事丟三落四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寫作業慢、磨蹭, 品質差

●考試成績差

●膽小、孤僻,

Advertisiment
不敢和其他同學接觸

●容易激怒, 容易哭鬧

●不遵守課堂紀律

我們對孩子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和不滿, 孩子也開始討厭和抗拒我們, 親子關係變得糟糕起來, 越管教問題越多……

如果沒有順利度過這個關鍵期的話, 有可能給之後的親子關係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更有可能影響孩子對學校、對學習的根本看法, 從而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不好管,

因為你不瞭解TA的先天性格

如果我們打算養一株植物, 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會先瞭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花, 要用哪種肥料, 需要多少陽光、多少水。

因為植物的天性是不同的, 有些喜光, 有些懼光, 有一些植物在水裡才能成活, 有些植物澆水太多反而會枯萎。

養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

Advertisiment
每種天性都有優勢劣勢。

比如, 孫悟空精力旺盛、滿腦子新鮮主意、活潑好動, 但是他坐不住, 做事不嚴謹;沙僧規矩聽話, 嚴謹務實、重細節、執行力強, 但是活力、創新能力就差些。

如果家長只從自己的天性喜好出發, 逆著孩子的天性, 補短糾偏來進行教育, 必然會導致孩子糾結、矛盾、性格有問題, 頻繁的引發親子衝突。

瞭解孩子氣質的9個維度, 更客觀、更全面地瞭解孩子的性格特質, 順應孩子的天性, 因材施教, 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把事情做好, 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孩子不愛寫作業,

不僅僅是學習的問題

認識一個媽媽, 她的孩子今年讀四年級, 寫作業特別磨蹭, 每天都得嚴防死守看著,

Advertisiment
講道理、設置各種規則和獎懲機制, 都沒有用。

為了讓孩子寫作業, 這個媽媽經常打孩子。 她知道這樣不好, 也擔心把孩子打壞了, 可是如果不打, 作業根本完不成。

上小學後, 孩子多多少少都在作業上都出現了問題, 搞不清作業是什麼、找不到作業本、寫作業磨磨蹭蹭、作業品質低 ……

作業問題, 看似很單純, 但是它可能與生理發展、親子關係、父母自己的成長問題、孩子的天性、學習習慣等諸多的原因, 都有關係。

找到孩子產生學習問題的真正原因, 對症下藥, 讓孩子不再抵觸學校和老師, 愛上學習、提高成績。

教會孩子自主學習,

把父母解放出來

在孩子上學後, 很多家長都開始守著孩子做作業, 不厭其煩地, 一道題一道題地耐心講解,

Advertisiment
有時甚至全家總動員, 為的就是輔導孩子的作業。

兩年下來, 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一直領先, 但是獨立學習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上了三、四年級, 語文的閱讀分析、作文加上來了, 數學題目也更難了, 有些家長輔導力逐漸力不從心了。

孩子失去了家長的支撐, 學習馬上就滑落下來了。 家長著急, 孩子失落。

孩子自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 是通過學習逐漸形成的。 而且越小開始訓練, 效果越好。

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從“陪讀”中抽身, 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立精神。

學會與老師有效溝通,

給孩子最佳支持

現實中, 有的家長從來不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 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無所知;也有的家長想方設法和老師溝通,

Advertisiment
可就是效果不好, 乾著急沒辦法。

很多孩子因為家長與老師時溝通時的矛盾, 被 “冷落”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