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飯”“咬餅餅”……不少家長跟寶寶說話時, 會不自覺地跟隨寶寶用兒化語, 覺得這樣才能適應寶寶的語言發展狀況。 也有家長覺得兒化語不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因此, 在給寶寶說話時多使用規範語、連接詞, 往往讓寶寶不明所以。 在給寶寶“對話”或教寶寶學習語言時, 到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最合適呢?
兒化語 PK 規範語
兒化語
規範語
定義
兒化語是寶寶喜歡說的重疊的字音, 或者用象聲詞代替事物名稱的語言形式。
標準語是指父母和年幼的寶寶說話時, 用與成人說話一樣的語言方式與其交流。
Advertisiment
優點
1.有利於寶寶獲得被尊重的感覺, 有利於培養其自信。
2.更容易與其交流。
3.重點突出名詞和動詞, 有利於寶寶將物體或動作和詞語聯繫起來, 對周圍環境進行分化。
1.有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説明寶寶完成語法結構的學習。
2.有利於寶寶認知的發展, 對其認知水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3.有于寶寶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缺點
1、用兒化語和寶寶說話, 意味著寶寶必須建立兩套語言符號系統, 如此將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2、經常說兒化語, 對幼兒智力和性格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有可能會讓寶寶產生交流困難等問題, 及寶寶聽不懂成人話語的現象。
兒化語和規範語各有利弊, 避免走向兩個極端。
誤區1:認為寶寶只能聽懂“兒話語”,
Advertisiment
常常使用 “兒化語”, 對幼兒的智力和性格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很可能拖延了寶寶過渡到說完整句子的時間, 寶寶的潛在能力也會因長期被壓抑而難以發揮。 因此, 媽媽在教寶寶學習語言時, 不光要說“天氣真熱真熱”, 還可以說豐富多彩的語言:“天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儘管寶寶一時可能明白不了, 但這樣能喚起他的聯想, 激發學習興趣, 從而發揮潛在的語言能力。
誤區2:為了避免兒化語的缺陷, 認為對寶寶多使用規範語言、連接詞, 既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又可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於是媽媽和寶寶對話永遠都使用規範語言:“因為天氣很好,
Advertisiment
寶寶語言發展的年齡特點決定在某個階段該使用哪種語言。
寶寶在1~2歲時, 常常喜歡用 “糖糖”, “蛋蛋……要”。 這種現象只在寶寶1~2歲時出現。 如1~1.5歲, 寶寶多使用單詞或簡單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且為名詞, 如“餅餅”、“凳凳”等。 寶寶在這段時期所用的語言, 一般只有名詞和動詞。 1.5~2歲, 寶寶多使用簡單句, 表現為“名詞+動詞”的形式, 如“狗狗跑”, “媽媽抱”等。 正因為兒化語言的簡單,
Advertisiment
寶寶從2歲開始學習語法結構, 即把片語織成句子的規律。 從這個意義上說, 寶寶就是在2歲以後, 開始學習並掌握最基本的語言應用的。
專家建議:從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來看, 在1~2歲時, 為了和寶寶的語言發展相呼應, 爸爸媽媽可以用兒化語言。 但是寶寶從2歲開始應該學習用比較複雜的句子表達想法, 此時爸爸媽媽就最好使用比較規範的語言, 給予寶寶更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鑒於兒化語不可避免的缺點, 專家提倡和2歲前的寶寶說話儘量使用“兒向語”。
“兒向語”即兒童導向語言, 是一種專門說給幼兒聽的語言, 是對寶寶語言的重複、擴充和評價,
Advertisiment
兒向語要求成人在瞭解寶寶當前語言水準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 以略高於其水準的語法、語義和語言內容與其進行交談。
兒向語是一種動態的話語,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語言能力的提高, 兒向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會隨之改變, 而且與兒童言語發展水準相比帶有“略前性”。 當寶寶處於牙牙學語時, 可以用電報式語句與之交談, 如寶寶說“奶”, 成人可以將其擴充為“寶寶吃奶”, “寶寶想喝奶是嗎”;當寶寶會說短句, 如“媽媽抱”時, 父母就可以擴充為“媽媽喜歡抱寶寶”, “媽媽抱寶寶出去玩”等。
兒向語言的這種“略前性”可帶動兒童言語從低級向高級水準的發展, 語言表達從字到詞到句子, 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根據“兒向語”的略前性特徵,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3點:
⒈ 不能把完整語句拆散成單個詞語來表達,比如,“梨,蘋果,寶寶,這個,那個?”應直接使用規範的、完整的語句,如“寶寶想吃梨還是蘋果?”考慮到寶寶太小可能聽不懂,可以多重複幾遍,儘量保證使用的句式長度或難度略高於寶寶的理解能力。
⒉ 不要模仿寶寶說話。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達喝水的時候,可能會說“喝水水”。這些不規範的語言形式是寶寶語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媽媽在表達這些意思的時候也採用同樣的方式,寶寶以為自己的表達是正確的,將會對兒化語進行強化。
⒊ 減少肢體言語表達形式,儘量使用口頭言語來表達,在寶寶難以理解的時候再適當地輔以肢體動作。如寶寶說“餅餅”,你可以啟發寶寶說“這是餅乾,寶寶要餅乾。”
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根據“兒向語”的略前性特徵,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3點:
⒈ 不能把完整語句拆散成單個詞語來表達,比如,“梨,蘋果,寶寶,這個,那個?”應直接使用規範的、完整的語句,如“寶寶想吃梨還是蘋果?”考慮到寶寶太小可能聽不懂,可以多重複幾遍,儘量保證使用的句式長度或難度略高於寶寶的理解能力。
⒉ 不要模仿寶寶說話。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達喝水的時候,可能會說“喝水水”。這些不規範的語言形式是寶寶語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媽媽在表達這些意思的時候也採用同樣的方式,寶寶以為自己的表達是正確的,將會對兒化語進行強化。
⒊ 減少肢體言語表達形式,儘量使用口頭言語來表達,在寶寶難以理解的時候再適當地輔以肢體動作。如寶寶說“餅餅”,你可以啟發寶寶說“這是餅乾,寶寶要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