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愛人晚上加班, 我去幼稚園接的孩子。
回到家裡, 兒子看動畫片, 我點上一支煙後, 去廚房做飯。 過了一會兒, 我聽見客廳有咳嗽聲。 我聞了聞, 沒有什麼油煙味, 況且, 抽油煙機的勁也很大, 我認為, 絕對不是我做飯而嗆著了孩子。 走到客廳一看, 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只見兒子手裡拿著一支煙, 正吞雲吐霧。 我氣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這小子怎麼會點上煙?他還敢抽煙?我剛要訓斥, 兒子笑眯眯地說了:“爸, 還是你抽吧!煙確實不好抽。 ”我上前一把奪過那支煙, 狠狠地掐滅了, 然後一拳就把他打倒在沙發上。
Advertisiment
“怎麼回事!誰讓你抽煙的?”兒子顯然蒙了, 瞪著小眼睛:“我嘗嘗什麼味還不行?”“你再說, 看我不打你!你竟敢偷著抽煙了, 小小年紀, 不學好了……”我剛要打下去, 兒子“哇”的一聲哭了, 然後, 又慌忙躲在一旁, 非常冤:“我哪偷著抽煙來, 只是嘗嘗味道。 ”我氣不打一處來:“誰教你的?這麼沒出息!”
結果, 就是這麼一句話, 兒子開始反擊了:“以前, 你們領我出去玩, 不是經常讓我叼著煙捲照相嗎?”“你整天在家裡抽煙, 老嗆別人, 不像個爸爸……”
我無言以對, 打也沒有理由, 罵也沒有依據, 最後, 我警告孩子:今天這件事, 你必須當面向我檢討, 你考慮考慮吧!我想, 事情已經發生了, 簡單粗暴是沒有效果的, 先給孩子留個餘地, 反思反思。
結果, 兒子匆匆吃過幾口飯後,
Advertisiment
愛人加班回來, 發現兒子已經睡著了, 覺得奇怪, 問我怎麼回事, 我就把孩子抽煙的事情給她講了一遍。
愛人一點也不激動, 更看不出有生氣的跡象, 她突然反問我:“你覺得兒子真的想抽煙?他小小的年齡可能嗎?”我搖了搖頭, 斷言道:“肯定是好奇。 ”愛人繼續說:“他真想抽的話, 會躲起來的, 也不會光明正大地點上, 所以, 他就是想體驗一下。 ”我長舒了一口氣, 但心裡總是無法釋然。
愛人話題一轉:“知道兒子這種行為的動機嗎?”我豎起耳朵, “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你在家裡抽煙沒有節制, 不注意影響, 搞得烏煙瘴氣, 孩子還能不反感?再有, 領著孩子出去玩, 還有意識地讓他叼著煙捲照相, 你說, 孩子能不跟你學嗎?我看,
Advertisiment
我失眠了。 孩子的言行大都是受家長感染的, 這種影響最直接, 所以, 不能簡單地認為, 孩子的某些陋習是自發形成的, 大人的形象更是潛移默化。 我們做家長的, 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 摒棄不良習慣, 身正為範, 以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二天一大早, 我主動來到孩子房間, 向他道歉。 我真誠的態度感染了他, 兒子也實事求是地說:“我真的不是抽煙, 就是想嘗嘗, 嗆得直咳嗽, 那滋味, 很不好受, 我以後不會抽煙的, 爸爸, 你放心。 ”
我聽了兒子的話, 心裡特別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