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子要和媽媽結婚正常嗎

蔣雯麗說, 聽到有人質疑廣告有悖倫理時, 自己的第一反應是“奇怪”:“我自己就很有體會的, 小孩在4、5歲的時候會對結婚這個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

“亂☆禁☆倫廣告” 兒子“求婚”有啥奇怪

蔣雯麗說, 聽到有人質疑廣告有悖倫理時, 自己的第一反應是“奇怪”:“我自己就很有體會的, 小孩在4、5歲的時候會對結婚這個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 這是每個小朋友,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經歷的階段, 我兒子就常常跟我說, ‘媽媽我要跟你結婚’。 我問他為什麼啊?他說, 因為我愛你。 所以, 拍這個廣告的時候我覺得很正常, 很有趣,

Advertisiment
是個挺好的創意。 後來爭議報導出來, 我覺得非常詫異。 ”

也有人認為這個事件存在廠商借機炒作的可能, 不過,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 蔣雯麗的態度倒也豁達:“他們想說就說吧, 如果因為這件事情大家能對兒童教育問題產生一點興趣, 也是一件好事。 ”

想娶媽媽正常嗎?

其實, 早在一百年前, 佛洛德就已發現, 所有的男孩都有戀母情結, 所有的女孩都有戀父情結。 3到6歲的男孩都想娶母親, 3到6歲的女孩都想嫁給父親。 雖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公開聲明, 但內心都是這麼想的,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件事被淡忘了, 所以許多人不承認自己有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 發現別人有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就大驚小怪。

佛洛德把戀母情結概括為“殺父娶母”,

Advertisiment
聽起來非常恐怖, 其實天真無邪。 這個年齡的孩子不知道“人死不能複生”的道理, 他們所理解的死亡是遊戲中的一個情節, 端起機槍一陣掃射, 敵人紛紛死去, 遊戲結束以後, 死去的人又一個一個活了回來;他們所理解的婚嫁也純粹是“過家家”的遊戲。 這裡沒有暴力, 也沒有性。 但是, 大人們按自己的思維模式去理解兒童遊戲, 就覺得大逆不道, 傷風敗俗, 所以驚慌不已, 如臨大敵。

說戀母情結不含性和暴力也不準確。 成人所理解的性實際上是生殖, 除此之外還有“前生殖”的性, 包括口欲、肛欲和尿欲。 在大人看來, “前生殖”的性就是性變態, 而兒童的性恰恰是“前生殖”的, 體現在吃飯喝水大小便中, 也包括肌膚之親。

Advertisiment
同樣, 兒童的暴力不包括使用刀槍棍棒、飛機大炮和原子彈, 只是肉搏而已, 沒有任何殺傷力, 不會造成實際的傷亡。

戀母情結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所以說, 戀母情結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相反, 戀母情結對個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如果男孩不戀母, 將來就不知道應該找什麼樣的對象, 嚴重的會導致同性戀;如果男孩不想“殺父”, 就不會有子代父職、子承父業的想法, 就不會學習父親、模仿父親, 將來很可能會缺乏男子氣, 嚴重的還要做變性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