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時聽力受損無法補救

當今, 青少年喜歡聽搖滾音樂會、上遊戲機房、蹦迪, 而且MP3音樂器不離身, 殊不知這些帶來的噪音污染對聽力是莫大的威脅。 美國哈佛醫學院眼耳醫院不久前發佈的問卷調查發現, 聽力受損的危害被青少年大大忽視了。

青少年不在意聽力受損

眼耳醫院的調查問卷在美國有線電視網MTV頻道滾動播出了3天, 得到了近萬名青少年的參與。 答卷者的平均年齡是19歲, 其中女性6148名, 男性3310名。

眼耳醫院指出, 在參與調查的青少年中, 61%的人在聽過音樂會後、43%的人在夜總會玩過以後出現了耳鳴等聽力受損的症狀。

Advertisiment
然而這卻並未引起大多數青少年的重視, 僅有14%的人用過耳塞等保護設施。 還有, 在學齡青少年中, 有13%的人耳朵處於疲勞狀態, 患有聽覺衰弱症。 但令人關注的是, 調查發現, 92%的人都覺得聽力降低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長此以往能導致耳聾

專家們指出, 高分貝的音樂對聽力有很大的傷害。 一般來說, 兩人交談的聲音為60分貝, 人的聽覺只能承受90分貝的音量。 但一些舞廳、遊戲機房的聲音強度超過115分貝, “隨身聽”的大音量超過100分貝, 甚至會超過130分貝。 長期受到噪音污染, 人的聽覺功能受到損害, 輕者聽力下降, 重者完全失去聽覺。

參與該研究的洛倫德醫生呼籲青少年重視聽力的保護。 他說:“青少年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

Advertisiment
聽覺器官對不良刺激十分敏感, 容易受到傷害。 噪音對聽力的損傷是累積性的, 青少年時期因噪音引起的聽力輕微下降, 在成年後就可能發展成耳聾。 ”

專家介紹說, 輕微的耳膜受損, 只要充分休息, 就可復原。 但如果耳膜受到較重的損害, 就無法補救了, 因為這些細胞不能再生。 許多人只有在發現聽力嚴重下降時, 才會予以重視, 而此時很可能是永久性的聽力損傷, 很難恢復了。

最好不要戴耳機

專家指出, 聽力下降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比如經常誤聽誤解就是聽力受損的重要表現。 與人談話反應遲鈍、群體交流困難也是聽力受損的一個常見表現。 經常聽不清聲音還會引起缺乏自信、膽怯、焦慮, 甚至會自我封閉,

Advertisiment
不少人交流時容易產生緊張情緒和疲勞等。

洛倫德醫生認為, 越是包裹得嚴密的耳機, 對耳部的損傷越是嚴重, 所以最好不戴耳機聽音樂或英語;如果必須戴耳機, 時間不宜過長, 音量更不宜過大。 超過85分貝的噪音, 每提高6個分貝, 就必須將受害時間縮短1/2。 例如打鐵錘的聲音高達120分貝, 每天耳朵受害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 因此專家建議青少年應該遠離“蹦迪”、放爆竹等超高分貝的場所;使用隨身聽、玩電腦遊戲時音量要適中, 時間不要超過一兩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 調查顯示, 當被告知高分貝音樂能引起終身耳聾時, 2/3的青少年表示以後會考慮在聽搖滾音樂會時使用耳塞等保護設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