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科心理專家:孩子不幸受虐 家長要做到這八點!

據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 軀體虐待、忽視和分離是引起兒童創傷反應或相關障礙的主要重大事件, 都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心身發展。 鑒於兒童早期的心理創傷會影響腦發育, 早期干預不僅改善受創傷兒童的長期心理狀態, 而且改善或降低記憶、執行功能和總體智慧的受損, 促進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 因此, 事後及時干預尤其是父母的支持對孩子從不幸事件中恢復尤為重要。

作為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學組委員, 高鴻雲教授有著三十年的兒童醫學心理經驗。 她介紹, 當事家長除了先穩定情緒意外,

Advertisiment
在事件發生後, 有技巧的陪伴和引導也是十分必要的。

為此, 高鴻雲教授支了八招, 教家長如何幫助遭受老師虐待的幼兒:

一、 首先要帶幼兒儘快遠離受虐場所, 與幼兒熟悉且信任的人呆在一起。 等孩子情緒穩定後, 如果仍舊需要回到原來的幼稚園, 更換教室或改變室內環境佈置, 可以避免勾起孩子的受虐回憶。

二 、家長需避免反復詢問受虐情景。 如果兒童主動提起, 則可進行溝通, 不要回避。

三、 需保證幼兒正常的生活規律, 三餐定時, 按時睡眠。 幼兒可能出現飲食和睡眠問題, 家長不宜責駡, 可以準備孩子喜歡的飯菜, 睡前陪伴安撫。

四 、陪伴者需要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大聲吼叫, 動作過猛。

五 、幼兒在受虐後出現情緒不穩定,

Advertisiment
行為紊亂屬於受虐後的正常反應, 如容易哭鬧、發脾氣, 或者緊張害怕, 行為倒退, 通常過一段時間會逐漸緩解。 年齡越小, 康復的時間越短。 家長應安排豐富的遊戲活動, 轉移幼兒注意力, 溫柔制止不良行為, 避免一味遷就。

六、 通常遭受虐待的兒童會在遊戲或生活中重現暴力或虐待的場景, 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宣洩, 家長此時不應簡單制止, 而是溫和陪伴, 也可以借此機會詢問被虐者的感受, 讓孩子充分表達情緒, 切忌批評孩子。

七 、家長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虐待相關事宜, 可以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尋求家人朋友和團體的支持, 訴說宣洩情緒, 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反復觀看受虐錄影, 和閱讀受虐細節。

Advertisiment
幼兒對養育者的情緒非常敏感, 家長的不良情緒和反復談論可能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八、 如果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持續異常, 家長應帶孩子就診心理科, 獲得專業人員的進一步專業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