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科醫生也不是天生的育兒高手

說起兒科醫生當媽媽,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羡慕, 孩子生病了不用去醫院, 自己在家就可以醫治了。 其實, 情況不像大家想得那樣簡單, 兒科醫生和所有新媽媽一樣, 也是在育兒過程中逐漸積累經驗的。

記得我的孩子第一次生病, 是在他5個月的時候。 一天夜裡, 兒子忽然體溫上升至39.7℃。 家裡什麼藥也沒有準備, 看到兒子哭鬧的樣子, 我的大腦一片空白, 不知所措, 我急忙打電話給我的科室主任, 主任耐心地對我說:“海燕, 不要慌, 先把孩子的四肢露出來, 護好前後心, 溫水擦拭, 再觀察孩子的精神……”

聽了主任的指導,

Advertisiment
我焦急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 經過物理降溫, 孩子體溫漸漸下降。 第二天, 孩子出現咳嗽, 體溫再次上升, 我帶孩子去醫院查了血常規, 當主任說孩子得了肺炎的時候, 我一下子哭了起來。 一個同事邊安慰我邊笑著說:“這真是醫不自治啊。 ”

孩子生病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作為媽媽, 我瞭解到即便是兒科醫生, 她也不可能天生就是一個育兒高手。 科學的育兒以及護理孩子的經驗,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總結和積累出來。 作為醫生, 我學會了換位思考, 因為當我轉換了角色, 從醫生轉換成了孩子媽媽, 我一下子明白為什麼來就診的患兒家長經常會出現曾經讓我不理解的過度負面、焦急的情緒。

對大多數家長,

Advertisiment
我們的育兒知識都是零, 或者叫“紙上談兵”。 無論你做了什麼樣的準備, 面對自己的孩子, 我們都是從零開始, 孩子如同“實驗品”, 我們從他身上不斷摸索規律, 積累經驗。

面對孩子的第一次生病,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 我覺得首先需要的是信任兒科醫生。 因為我們自己的父母已經幾十年沒有帶小孩了, 他們很多老的經驗已經過時了。 新手媽媽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化驗, 合理用藥。 當你第一次完整地觀察孩子生病, 並護理孩子度過生病期, 我相信, 你已經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兵”了。 隨著經驗的積累, 你就可以慢慢減少對醫生的依賴了。 孩子讓我們知道了如何測量體溫, 多少度是高燒?孩子感冒後, 常用哪些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升高是什麼意思,

Advertisiment
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

我對疾病與孩子關係的理解當孩子恢復了健康, 你會發現, 疾病不像想像得那樣可怕, 而且孩子每生一次病, 就會立刻長大很多。 而且你第一次從醫生嘴裡知道, 原來孩子不生病是長不大的, 孩子就是在不斷生病中建立了自身的免疫功能, 從而變得更加健康。

身體疾病其實和心理有關有人曾問我:“你是一個醫生, 為什麼在你的博客中常看到你熱衷於參加一些心理學知識的沙龍?”我想對家長們說幾句心裡話, 我越來越認識到, 一個疾病的形成和發生不但和身體疾病有關, 和心理疾病也有關係。

我已經在臨床和兒科疾病打了15年的交道了, 同時也和孩子們的家長打了15年的交道。

Advertisiment
我看到, 一個看似簡單的兒科疾病的發生會牽涉到很多家長的心理問題以及家庭問題。 很多看似和睦的家庭, 一旦碰見孩子生病的問題, 不少家長會失去理智, 相互埋怨和指責, 甚至大打出手, 因為孩子生病導致離婚的也不乏其人。 反過來也如此, 由於家庭的不和睦, 導致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生理、心理疾病等。 所以, 心理、生理是不分家的,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不斷學習探索心理學知識的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