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科醫生分析車禍中孩子受傷的原因,這三個誤區家長一定要避免

作為一個兒童神經外科醫生, 每次我出急診時, 總會接到幾個在車禍中腦部受傷甚至死亡的孩子。 常常是, 車上其他成人都安然無恙, 而孩子卻因為腦部的猛烈撞擊, 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而這些孩子受傷案例的背後, 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孩子坐車時沒有使用安全座椅。

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我們就不用囉嗦了吧。 資料統計表明, 使用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可以在車禍中將0-3歲嬰兒的死亡率降低71%、3-6歲幼兒的死亡率降低54%以上。

為什麼不用安全座椅呢?我曾問過不少家長。

——孩子不願意坐啊。

——嫌麻煩就沒有用。

Advertisiment

——我以為城市裡開車那麼慢, 沒什麼危險的。

——有大人抱著呢, 緊緊抱住不就行了。

——用安全帶不就可以嗎?

——有安全氣囊的保護就行了吧。

回答千奇百怪, 但核心只有一條——沒有認識到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其中, 有三條誤區, 普遍存在。

1 大人可以用手抱住孩子, 從而保護孩子?你根本抱不住!

在我接診的孩子中, 有很多由於車輛行車中和前車或前方物體發生了碰撞, 或者是車輛為了避險緊急刹車, 巨大的慣性讓孩子從座位上或大人懷中飛出去了。 撞在擋風玻璃、車體, 或者直接飛到車外。 最終對身體和腦部造成了巨大的碰撞傷害。

難道家長沒有死死抱住孩子嗎?

抱住了!

是的, 我從不懷疑家長想要保護孩子的意願。 他們也許覺得,

Advertisiment
發生危險時, 父母的本能就會緊緊懷抱住孩子, 還有什麼比“人肉”保護來得更靠譜的呢?

但問題是:發生碰撞時, 人力真的可以抱住嗎?

用資料來說話。 當一輛汽車以大約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前進時, 如果撞到前方物體, 這時孩子由於慣性產生的力量, 會是相當於體重重力30-40倍的力。 也就是說, 如果你家娃現在10Kg, 也就是20斤, 那麼你在城市道路上以40公里的時速發生撞擊時, 孩子向前飛出的力, 相當於你抬起一個300kg物體的力。

這樣的力量, 即便你想死死抱緊, 大概胳膊都脫臼了也未必能抱得住吧。

安全座椅就不一樣了。 無論是五點式安全帶的安全座椅, 還是護體式的安全座椅, 都用多點、面的方式將孩子固定在安全座椅中,

Advertisiment
讓娃在車輛發生碰撞、急刹時, 安穩地待在座椅內。

這裡要再強調一句的是, 安全座椅的安全是有嚴格要求的。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要求, 2歲以內的孩子, 應該坐在反向安裝的座椅內。 因為孩子的頭部重量占體重的比例高, 頸椎等又沒有發育完全。 正向安裝, 一旦發生碰撞容易頭部向前, 損傷頸椎。 反向安裝的年齡標準各國不同, 但即便是歐盟的I-SIZE標準也建議反向安裝到15個月。

2安全帶可以保護孩子?可能是索命帶

曾經接診、搶救過的孩子中, 有一些在車禍中沒有“飛”出去, 也沒有發生撞擊, 但身體的重要臟器, 特別是頸部, 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而這些案例也有一個共同點——兒童直接坐在座位上, 系了安全帶。

安全帶不是保護乘客的嗎?怎麼也會成為索命帶呢?

Advertisiment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 交通事故已經成為20歲以下人員意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加裝了安全帶可以減少46%的死亡可能和76%的重傷可能。

現在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行車時系安全帶的重要性了, 甚至慢慢的後排乘客系安全帶也成為了習慣。

但是對於孩子就不同了。

一般車輛的安全帶, 是為身高150cm及以上的成年人設計的。 兒童由於身材矮小, 安全帶往往會系到脖子的部位。 一旦碰撞、緊急刹車時, 孩子就很容易被勒脖子, 造成窒息, 甚至是頸椎斷裂;即便身材稍微高大一些的孩子, 也因為骨骼沒有發育完全, 被勒到肋骨骨折。

安全座椅的設計是考慮到這一點的。 五點式安全帶往往會在接觸孩子身體的部位,

Advertisiment
做加寬、加厚的設置, 使一旦發生碰撞後, 孩子各部分單點受力減小。 前置護體在這方面做得則是更好的。 當然, 兩種方法可能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 但只要購買的是正規廠家的全新安全座椅, 經過成熟規範的安全體系檢測, 安全就是相對有保障的。

而且, 即便孩子稍稍長大了, 甚至到了10多歲, 也應該在乘車時使用安全座椅, 或是安全增高墊。 這樣才能使孩子處於安全的保護中。

3安全氣囊可以保護孩子?可能是奪命氣囊!

有的家長把孩子放在副駕駛位置, 特別是在家長一人開車帶娃外出時, 總覺得副駕駛既能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 又有安全氣囊的保護。

交規規定, 12周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在副駕駛位置上乘坐;各種安全座椅的使用說明也規定, 當座椅在副駕駛位置被安裝使用時,必須關掉氣囊。

為什麼?

因為對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而言,發生安全事故時,氣囊彈出的巨大衝擊力,會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一方面,孩子身材矮小,氣囊彈出的位置正好是孩子的腦部;另外一方面,孩子的骨骼尚在發育,巨大的彈出衝擊力,會使孩子的胸部、腹部等多個部位遭受猛烈撞擊,損傷臟器。

也許是見多了人間悲劇,見多了僥倖心理造成的後悔莫及,我家娃自出生出醫院時起,乘車就必須使用安全座椅。直到2歲才開始把座椅正向安裝。

不過,後臺有很多媽媽也曾經問我們:有私家車的的確可以坐座椅;但如果沒有私家車,要打車外出,怎麼辦呢?

年紀小的時候可能還比較好辦。因為嬰兒安全提籃通常是可以和嬰兒推車互動的。乘車時把提籃拆下來安裝在座位上;停車時把座椅再移動到嬰兒推車的車架上。不僅安全,還可以做到上下車不打擾嬰兒的睡眠。一舉多得。而且,安全提籃和座椅都是在航空公司可以免費托運的,這點也不用發愁。所以,我們娃5個月和9個月時各進行了一次跨洋旅行,我們甚至不遠萬里把安全提籃帶去了大洋彼岸。

但是長大之後呢?安全座椅大多都無法再安裝在嬰兒推車上了。沉重的座椅也不可能隨身帶著。

是的,面對這類問題,我們也曾無法作答。

當座椅在副駕駛位置被安裝使用時,必須關掉氣囊。

為什麼?

因為對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而言,發生安全事故時,氣囊彈出的巨大衝擊力,會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一方面,孩子身材矮小,氣囊彈出的位置正好是孩子的腦部;另外一方面,孩子的骨骼尚在發育,巨大的彈出衝擊力,會使孩子的胸部、腹部等多個部位遭受猛烈撞擊,損傷臟器。

也許是見多了人間悲劇,見多了僥倖心理造成的後悔莫及,我家娃自出生出醫院時起,乘車就必須使用安全座椅。直到2歲才開始把座椅正向安裝。

不過,後臺有很多媽媽也曾經問我們:有私家車的的確可以坐座椅;但如果沒有私家車,要打車外出,怎麼辦呢?

年紀小的時候可能還比較好辦。因為嬰兒安全提籃通常是可以和嬰兒推車互動的。乘車時把提籃拆下來安裝在座位上;停車時把座椅再移動到嬰兒推車的車架上。不僅安全,還可以做到上下車不打擾嬰兒的睡眠。一舉多得。而且,安全提籃和座椅都是在航空公司可以免費托運的,這點也不用發愁。所以,我們娃5個月和9個月時各進行了一次跨洋旅行,我們甚至不遠萬里把安全提籃帶去了大洋彼岸。

但是長大之後呢?安全座椅大多都無法再安裝在嬰兒推車上了。沉重的座椅也不可能隨身帶著。

是的,面對這類問題,我們也曾無法作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