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11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再不知道就晚了!

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 以吸吮大拇指多見, 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 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主要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於正常現象, 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 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 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 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 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

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 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 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 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

Advertisiment
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 查彩慧舉了一個案例: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 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 孩子哭了幾天, 這個孩子後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

干預技巧: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 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 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多陪孩子玩, 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 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 增加手的活動, 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表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 以至於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 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 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 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愛咬指甲, 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

Advertisiment
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 包括家長關心不夠, 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 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干預技巧:尋找心理焦慮原因, 轉移注意力對於愛咬指甲的孩子, 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 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或外出活動, 對減少孩子焦慮, 糾正咬指甲有好處。 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導孩子糾正咬指甲行為, 比如可以訂立親子合約, 切忌斥責孩子的不良行為, 否則可能會加重心理問題。

除了心理治療, 對於愛撕手皮的孩子,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補充維生素, 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 有利於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3、容易衝動發脾氣或暴怒發作表現:有些孩子非常衝動易怒, 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Advertisiment
而且攻擊性非常強, 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的性格, 或是低情商的表情, 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於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衝動、易激怒的情況, 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後天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查彩慧醫師舉了一個案例:1名7歲的孩子因脾氣大做心理諮詢, 結果查醫生發現該孩子的母親非常固執和專斷, 總是愛打斷父親講話, 甚至故意找藉口禁止孩子到鄉下見爺爺奶奶。

干預技巧: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如果孩子大發脾氣, 可以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 將其隔離在比較單調的場所, 冷靜幾分鐘, 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 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果。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家長務必要自省, 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 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並注意控制脾氣。

4、三歲以上的寶寶過度依賴父母或家人表現: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 查醫師的患者中有一名3歲的孩子就像樹袋熊一樣, 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 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 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主要原因:一般來說, 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 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 比如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 讓孩子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此外, 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Advertisiment

干預技巧: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對於依賴症的孩子, 家長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 尤其是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慢慢地孩子會發現脫離父母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其次, 家長在離開孩子的時候, 千萬不要不要一聲不響偷偷溜走, 一定要跟孩子說一聲, 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回來。

4、三歲以上的寶寶過度依賴父母或家人表現: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 查醫師的患者中有一名3歲的孩子就像樹袋熊一樣, 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 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 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主要原因:一般來說, 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比如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讓孩子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此外,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6、退縮行為表現: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稚園以後,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

主要原因:退縮行為一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退縮行為可能是先天適應能力差導致,但也跟後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家長從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或是過分照顧和遷就,就會造成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差。

干預技巧: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7、厭食和偏食表現:有些孩子長期食欲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主要原因: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干預技巧: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干預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8、6個月至兩歲的寶寶屏氣發作表現:有的嬰兒在遇事發怒、驚恐或不合意的時候,突然會大哭不止,直到呼吸暫停,嚴重者甚至伴隨嘔吐、抽筋,而後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叫屏氣發作,又叫呼吸暫停症。一般發作時間在半分鐘~3分鐘之間,可數月一次或一日數次。一般在6月至2歲內發作較多。

主要原因:這個時期的嬰兒還沒學會說話,沒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滿等情緒;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殊不知寶寶的任性是從繈褓中就開始養成。

干預技巧:及時安撫孩子父母平時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儘量避免情緒方面的刺激,以減少寶寶屏氣發作的次數,寶寶一旦發作你要及時安撫孩子,或把孩子抱到室外,換一個環境也許就能緩解寶寶的情緒。

9、拔毛癖表現: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而且經大人反復勸說之後無法改善。

主要原因: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

干預技巧:找出焦慮原因並改善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裡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0、小兒夾腿綜合症表現:小兒可兩腿併攏或交叉內收或利用桌子或椅子角摩擦外☆禁☆陰,女孩常兩腿交叉上下擦動,摩擦時出現面紅、眼神凝視及額頭或全身出汗等現象。小兒多在入睡前、剛睡醒時或單獨玩耍時進行。每次持續數分鐘,發作次數不等,可一日數次,或數日發作一次。

主要原因:有的兒童因家庭氣氛緊張、缺乏母愛、遭受歧視等感情上得不到滿足,又無玩具可玩,通過自身刺激來尋求宣洩,從而產生夾腿動作;有的則是由於偶然摩擦產生快感後形成的習慣。

干預技巧:轉移注意力家長不要讓孩子穿過於緊身的衣褲,以免摩擦生☆禁☆殖☆禁☆器;由於很多小兒夾腿綜合症都是在入睡前發生,家長可以在睡前安排一些活動,比如親子閱讀,陪伴孩子入睡。另外,儘量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不要給孩子獨處的機會,通過豐富的活動和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千萬要注意不可打罵和羞辱孩子。

11、撞頭、打滾等行為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牆。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干預技巧:弄清自虐原因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採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並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係等。如有必要,應該諮詢心理醫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比如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讓孩子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此外,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6、退縮行為表現: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稚園以後,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

主要原因:退縮行為一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退縮行為可能是先天適應能力差導致,但也跟後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家長從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或是過分照顧和遷就,就會造成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差。

干預技巧: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7、厭食和偏食表現:有些孩子長期食欲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主要原因: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干預技巧: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干預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8、6個月至兩歲的寶寶屏氣發作表現:有的嬰兒在遇事發怒、驚恐或不合意的時候,突然會大哭不止,直到呼吸暫停,嚴重者甚至伴隨嘔吐、抽筋,而後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叫屏氣發作,又叫呼吸暫停症。一般發作時間在半分鐘~3分鐘之間,可數月一次或一日數次。一般在6月至2歲內發作較多。

主要原因:這個時期的嬰兒還沒學會說話,沒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滿等情緒;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殊不知寶寶的任性是從繈褓中就開始養成。

干預技巧:及時安撫孩子父母平時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儘量避免情緒方面的刺激,以減少寶寶屏氣發作的次數,寶寶一旦發作你要及時安撫孩子,或把孩子抱到室外,換一個環境也許就能緩解寶寶的情緒。

9、拔毛癖表現: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而且經大人反復勸說之後無法改善。

主要原因: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

干預技巧:找出焦慮原因並改善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裡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0、小兒夾腿綜合症表現:小兒可兩腿併攏或交叉內收或利用桌子或椅子角摩擦外☆禁☆陰,女孩常兩腿交叉上下擦動,摩擦時出現面紅、眼神凝視及額頭或全身出汗等現象。小兒多在入睡前、剛睡醒時或單獨玩耍時進行。每次持續數分鐘,發作次數不等,可一日數次,或數日發作一次。

主要原因:有的兒童因家庭氣氛緊張、缺乏母愛、遭受歧視等感情上得不到滿足,又無玩具可玩,通過自身刺激來尋求宣洩,從而產生夾腿動作;有的則是由於偶然摩擦產生快感後形成的習慣。

干預技巧:轉移注意力家長不要讓孩子穿過於緊身的衣褲,以免摩擦生☆禁☆殖☆禁☆器;由於很多小兒夾腿綜合症都是在入睡前發生,家長可以在睡前安排一些活動,比如親子閱讀,陪伴孩子入睡。另外,儘量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不要給孩子獨處的機會,通過豐富的活動和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千萬要注意不可打罵和羞辱孩子。

11、撞頭、打滾等行為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牆。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干預技巧:弄清自虐原因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採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並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係等。如有必要,應該諮詢心理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