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3種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 家長們大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 就是小寶寶突然就不高興了!以下和你一起分析寶寶的五種行為背後的心裡想什麼!

表情一、執拗
在現實生活中, 家長們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愛順從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拗起來, 不太聽話了;有時你讓他向東, 他偏向西, 帶有一種故意性。 基於此, 家長們採取了打、罰、哄、物質引誘等方法, 但效果也只體現在一時一事,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出現了副作用。 那麼運用哪種行為規範、採取何種溝通方式, 才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呢?對此需要認識以下幾點:
兒童心理分析:
我們知道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
Advertisiment
人的意識就是人腦對特定物質生活環境的反映。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 大腦開始有一個大的運動過程, 換言之, 孩子開始用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去看待世界,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心、童趣。 成人認為孩子執拗, 相反, 在孩子眼中家長倒有可能是執拗的, 這關鍵是個理解、溝通、引導的問題。 家長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處,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舉例來說, 讓一個4歲的孩子寫字一定要非常漂亮, 他一定擔心寫不好, 因為他不具備這種能力, 因此會拒絕, 繼而遭到家長的打罵, 甚至懲罰, 他就會以他的執拗來表示反抗。 通過這個例子,
Advertisiment
應該瞭解, 孩子的熱拗、違抗, 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在它的後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因此, 當孩子執拗不聽話時, 你應認清原因, 注意溝通, 正確引導。 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隨便發火、懲罰孩子, 更不要打罵孩子, 因為這種沒耐心的專制的做法只會令孩子更加反感, 成人的束縛、壓制, 會使孩子覺得難為情, 受到威脅, 他們就會更執拗。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當成人與子女間以民主方式進行交往, 可以互提意見時, 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大有好處, 在管束壓抑的氣氛中, 是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

表情二、發脾氣
在商店玩具櫃檯前我們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 父母不肯, 孩子就大發脾氣,
Advertisiment
吵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 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兒童心理分析:
孩子由此感到, 只要我發脾氣, 在人前大鬧, 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 於是, 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 父母不答應, 孩子就大發脾氣, 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久而久之, 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 脾氣也越來越大, 人也變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 到了會走路的時候, 孩子的“什麼都想自己來做”的意欲便開始萌發出來了。 例如, 吃飯時想自己吃, 可因為還不會用調羹, 撒掉的比吃進去的還多, 結果會變成用手抓著吃了。 不過,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發性, 即便是這樣也不要去阻止他。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 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 不是哇哇叫喚, 就是倒在地上打滾, 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媽媽來說, 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 於是, 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 媽媽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
但是, 孩子的這種自己來做的願望正是意欲在成長的表現。 因此, 媽媽要瞭解1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 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試著做一做。 並且, 當孩子因達不到自己的想像而又吵又鬧時, 大人要若無其事地應付過去。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 一旦不如意, 便大聲哭鬧、跺腳、打滾。 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 有時候還會沖著自己。
希望別人“那樣”, 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欲望過於強烈,
Advertisiment
而現實又無法滿足, 這時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 在情緒上表現出不安定。 想睡覺了、肚子餓了、感到累了的時候, 一點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 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抱起來, 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 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媽媽爸爸們需要瞭解這一點。 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 去責怪、訓斥他。
 
表情三、撒嬌
我女兒特別愛撒嬌, 家中的老人說:孩子哪有不撒嬌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時地告誡我:撒嬌過度就是任性, 一定要糾正。 我該聽誰的?
兒童心理分析: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具體情況應區別對待。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學會區分孩子的撒嬌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容易撒嬌;嬰幼兒每天午飯後和晚上要睡覺時會撒嬌;外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吵鬧、撒嬌;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產生心理不愉快也會撒嬌。
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週期性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時也容易撒嬌。這些撒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以理解,並給予安撫。
但是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孩子不能縱容。
(實習編輯:朱小丹)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學會區分孩子的撒嬌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容易撒嬌;嬰幼兒每天午飯後和晚上要睡覺時會撒嬌;外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吵鬧、撒嬌;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產生心理不愉快也會撒嬌。
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週期性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時也容易撒嬌。這些撒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以理解,並給予安撫。
但是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孩子不能縱容。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