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不適宜做足浴

他表示, 務必根據每個患者的體質來選擇藥材, 氣虛者如果用牛膝、代赭石、夏枯草等藥材來泡, 只會越泡越糟糕。 最好在中醫師指導下選擇藥材, 不要被廣告宣傳誤導。 此外, 泡腳盆不宜選擇平底的, 而應選擇底部凹凸不平、有按摩作用的盆或桶。

沐足誤區逐個數

誤區一:水溫越燙越好 時間越久越好

有些足浴城提供的泡腳水溫特別高, 客人一觸水就喊燙, 技師卻答:“水越燙, 效果越好。 ”也有些人喜歡一泡就一個小時, 直泡到水冷才出來。

王昌俊指出, 沐足不是簡單的“熱水泡腳”, 水溫要有所控制, 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

Advertisiment
對皮膚溫覺減退者, 如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的患者更要注意, 由於對外界刺激不敏感, 更容易出現燙傷事件, 因此, 最好使用有溫度控制的沐足器具以防燙傷。

沐足時間也不宜過久。 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 是錯誤做法, 相當於治療做了無用功。 一般以30至45分鐘為宜, 次數每天1至2次足矣。

誤區二:一邊沐足一邊吃東西, 很愜意

時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點服務, 讓客人邊沐足邊吃, 其實此舉並不健康。 “過飽、過饑以及進食狀態下, 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 感覺頭暈眼花。 ”王昌俊指出, 應避免空腹及餐後立即沐足。

此外, 沐足時不宜用力搓擦皮膚, 應避風直吹。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各類傳染病、有出血傾向、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極度疲勞、醉酒及皮膚局部感染、破損者不宜沐足。

Advertisiment

此外, 兒童不宜沐足, 孕婦沐足時需避開麝香等可導致流產的藥物。 皮膚病患者採用一定藥物薰蒸可起到治療效果, 但必須徵求醫囑, 且不可去公共場所沐足, 最好在家自己單獨用一個桶泡, 採取局部薰蒸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