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五官保健很重要 父母千萬別大意

現代家庭的重要組成人員之一是獨生子女, 孩子的身體健康是父母最大的願望, 因而,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起居生活和飲食營養照顧得無微不至。 可是, 從近年來兒童醫院五官科的就診情況來分析, 家長常常忽視了對孩子的五官保健。 當疾病出現, 只能是跑醫院請醫生治療。 殊不知, 倘若家長重視孩子的五官保健, 從嬰幼兒做起, 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 專家就提供了少兒五官保健的幾點建議, 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把弱視和近視混為一談

許多家長對兒童弱視的認識存在誤區,

Advertisiment
也有很多家長把弱視和近視混為一談。 弱視是指眼球外觀正常而單眼或雙眼視力不正常, 通過戴眼鏡視力也不能達到0.9以上, 而一般近視眼通過驗光戴鏡, 視力能夠達到正常。 弱視不僅能引起斜視, 影響美觀及兒童身心發育, 更重要的是, 弱視兒童常無立體視覺,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高速發展, 許多工種和職業都需要有敏銳的立體視覺, 因而, 視力及立體視覺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 還有一些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大了, 視力自然就會正常”, 或者:“等孩子年齡大了再治療弱視”。 從視覺發育來講, 兒童12歲以前是視覺發育的可塑期, 12歲以後再治療弱視則視力恢復的機會便很小了;而弱視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學齡前。
Advertisiment

4歲以上兒童絕大多數能配合檢查視力, 因此兒童應定期檢查視力, 特別是學齡前兒童, 應該每隔半年檢查一次。 如發現視力低於0.8—0.9或雙眼視力不一樣。 相差兩行以上, 則應及時請眼科醫生檢查。 弱視治療主要是靠眼科醫生為患兒散瞳驗光後配戴眼鏡及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各種弱視訓練。 家長必須按醫生要求, 讓患兒配合治療, 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影響弱視訓練效果甚至使訓練失敗。

小兒鼾症是種病

“小兒打鼾其實是一種病, 這種病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生長、智力等發育遲緩, 所以家長不應忽略!”專家介紹說, 小兒鼾症是一種多由於扁桃體及腺樣體腫大, 導致氣道狹窄,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並可引發多種併發症的疾病。

Advertisiment
危害具體表現在:由於生長激素分泌改變, 可影響小兒身體生長發育;打鼾意味著身體處於缺氧狀態, 長期下去可引起智力發育;腺樣體面容:表現為上唇上翹, 上齒外呲, 上齶弓較高, 表情呆滯;可合併出現分泌性中耳炎、鼻竇炎、咽炎等。

目前, 對此病認識的主要誤區在於:部分家長認為打鼾不是病, 或者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有可能不會打鼾了。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患兒已經出現打鼾憋氣、學習成績下降或者是鼻竇炎等併發症, 甚至是腺樣體面容、身體與智力發育異常等, 就意味著身體已經明顯受到影響, 拖延病情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壞處。 ”家長們認為扁桃體、腺樣體是免疫器官, 如果切除了, 孩子的免疫力就會出問題。

Advertisiment
“需要指出的是扁桃體及腺樣體可在局部起免疫作用。 但是, 對於人全身的對疾病的免疫抵抗力會下降並無確鑿證據, 目前, 國內已廣泛開展小兒鼾症手術治療, 並未發現有患兒抵抗力明顯下降的科學報導。 且目前對於手術適應症的掌握已比較成熟。 在保留局部免疫力與去除打鼾的影響兩者之間可充分權衡利弊。 ”部分家長以患兒年齡較小為由害怕手術。 在治療上, 目前本病主要治療辦法就是進行扁桃體及腺樣體切除術, 從而達到通暢氣道目的。 目前, 醫學條件較好, 術前已做好相關檢查, 排除手術禁忌症, 因此,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明顯手術風險的。

小兒聽力障礙 家長認識存誤區

不少家長對先天性耳聾的認識不足,

Advertisiment
另外一些家長在兒童聽力障礙認識方面存在誤區, 兒童的耳部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 造成聽力不可逆的情況加劇, 是造成耳聾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專家說, 經常在臨床上遇到有孩子兩周歲了, 可還不會說話, 父母原以為是因為孩子學說話比較慢, 後來到醫院一檢查, 才發現是先天性耳聾。 兒童先天性耳聾與母親懷孕早期患的流感、風疹有關, 一些致聾性的藥物也會引起胎兒耳朵發育不良, 因此在嬰兒出生後, 就應該定期進行聽力篩查, 如果到一周歲對聽力還沒有反應, 就要接受助聽器治療, 或者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

一些家長喜歡躺著餵奶, 但不滿周歲的小孩經常在吃奶的時候睡著了, 吃的東西容易跑進內耳道引起感染。這些東西可能經過咽鼓管跑到中耳裡面去,吃進去的東西都是營養品,細菌在這些營養品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大量繁殖,繁殖正好發生在耳朵裡面,就會引起化膿性中耳炎。由於部分兒童患化膿性中耳炎有時症狀不明顯,孩子本身只感覺到耳朵有堵塞感,或者聽力下降,而一些家長對聽力障礙性疾病也認識不足,沒有及時帶孩子就醫,也容易造成病情延誤。

小兒聲帶保護很重要

孩子打鬧時,總會伴隨著尖銳的喊叫和哭鬧;患有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的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咳咳”的清嗓聲。多數時候,家長都對此不太在意,而實際上,這些行為很可能會損傷到孩子的聲帶,不能掉以輕心。嬰幼兒時期,發聲器官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還比較嬌嫩,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對各種運動負荷耐受力較差,容易疲勞。在這段時間裡,如不注意發聲器官的保護,最容易產生聲音失調,甚至導致聲帶疾病。

簡單來說,造成孩子聲帶損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機械損傷,包括大聲哭、喊、笑等;二是炎症侵蝕,例如患急性咽喉炎時,致病的病毒、細菌等會損壞聲帶。如果在兒童期,聲帶受到損傷不注意保養,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為一輩子的“公鴨嗓”。 有些聽力不良的孩子,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也會損傷聲帶。嚴重的兒童期聲帶損傷可能影響聲帶的發育,直到孩子的青春變聲期也無法恢復。因此,保護孩子的聲帶要趁早,最好從學說話就開始。家長應教育和指導孩子學會正確使用和保護嗓子。主要注意幾點:在嬰兒時期就要注意,不要讓嬰兒長時間大聲哭喊。如不注意,久而久之,會影響聲帶的發育。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聲帶,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聲喧嘩外,家長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當然我們不一定要求輕氣柔語,但大聲呵責是不好的,有的家長認為高聲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響,便也提高了嗓門,會模仿著去做。”給孩子教唱歌曲,要注意孩子的特點,起調不能過高,音域不宜過寬,不要教唱成人歌曲。當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時,應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復為止。不要迎風唱歌和唱後喝冷飲,這樣也會損傷聲帶。孩子唱歌和朗誦的音量都不應該過強,時間也不應該過長,唱歌朗誦的地點,空氣必須清爽,保持濕潤。注意飲食營養衛生,對發聲器官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應限制食用。

最後,專家呼籲,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少兒五官保健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關注,現已成為兒童保健門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所說的五官保健包括眼、耳、鼻、喉等各器官的保健。兒童五官保健內容豐富,與兒童不同年齡發育特點緊密相關。家長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不斷學習有關保健知識,哺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吃的東西容易跑進內耳道引起感染。這些東西可能經過咽鼓管跑到中耳裡面去,吃進去的東西都是營養品,細菌在這些營養品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大量繁殖,繁殖正好發生在耳朵裡面,就會引起化膿性中耳炎。由於部分兒童患化膿性中耳炎有時症狀不明顯,孩子本身只感覺到耳朵有堵塞感,或者聽力下降,而一些家長對聽力障礙性疾病也認識不足,沒有及時帶孩子就醫,也容易造成病情延誤。

小兒聲帶保護很重要

孩子打鬧時,總會伴隨著尖銳的喊叫和哭鬧;患有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的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咳咳”的清嗓聲。多數時候,家長都對此不太在意,而實際上,這些行為很可能會損傷到孩子的聲帶,不能掉以輕心。嬰幼兒時期,發聲器官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還比較嬌嫩,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對各種運動負荷耐受力較差,容易疲勞。在這段時間裡,如不注意發聲器官的保護,最容易產生聲音失調,甚至導致聲帶疾病。

簡單來說,造成孩子聲帶損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機械損傷,包括大聲哭、喊、笑等;二是炎症侵蝕,例如患急性咽喉炎時,致病的病毒、細菌等會損壞聲帶。如果在兒童期,聲帶受到損傷不注意保養,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為一輩子的“公鴨嗓”。 有些聽力不良的孩子,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也會損傷聲帶。嚴重的兒童期聲帶損傷可能影響聲帶的發育,直到孩子的青春變聲期也無法恢復。因此,保護孩子的聲帶要趁早,最好從學說話就開始。家長應教育和指導孩子學會正確使用和保護嗓子。主要注意幾點:在嬰兒時期就要注意,不要讓嬰兒長時間大聲哭喊。如不注意,久而久之,會影響聲帶的發育。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聲帶,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聲喧嘩外,家長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當然我們不一定要求輕氣柔語,但大聲呵責是不好的,有的家長認為高聲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響,便也提高了嗓門,會模仿著去做。”給孩子教唱歌曲,要注意孩子的特點,起調不能過高,音域不宜過寬,不要教唱成人歌曲。當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時,應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復為止。不要迎風唱歌和唱後喝冷飲,這樣也會損傷聲帶。孩子唱歌和朗誦的音量都不應該過強,時間也不應該過長,唱歌朗誦的地點,空氣必須清爽,保持濕潤。注意飲食營養衛生,對發聲器官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應限制食用。

最後,專家呼籲,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少兒五官保健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關注,現已成為兒童保健門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所說的五官保健包括眼、耳、鼻、喉等各器官的保健。兒童五官保健內容豐富,與兒童不同年齡發育特點緊密相關。家長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不斷學習有關保健知識,哺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