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公共素養行為準則

我們的孩子, 應該從小學習一件事:從人性最為基礎的地方, 尊重別人, 也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這是家長最應該進行的家庭教育。

行為底限:不影響他人

這是做人的底限, 也是行為規範的全世界通行法則。 自己的任何行為均不得影響他人, 這是行走社會與人相處的起碼要求。

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場合不能大聲說話, 不能跑來跑去, 說明不能拍照的地方不要拍照。

公共空間不吃東西, 尤其是不在密閉空間裡吃帶氣味的東西。 總有家長認為, 孩子餓了是天大的事, 一秒都等不得, 所以餵食不分場合。

Advertisiment
其實, 這不但不尊重他人, 也不尊重孩子——你剝奪了他做一個文明人的權利。

看電影、聽音樂會的時候, 不要隨隨便便站起來, 不要交談評論。 請大人從手機靜音開始示範, 教會孩子如何在觀影時不影響他人。

不在公眾場所播放有聲音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別人太“敏感”, 其實是自己太“粗暴”。 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播放音訊和視頻, 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粗俗。

不插隊、不闖紅燈、不搶電梯、不摔門。

不在眾人面前說悄悄話。 偷偷說話的行為會讓別人誤會你在背後議論他。

見面會談時儘量不要看手機、玩遊戲、打電話。

自我形象:清潔、得體

這部分是教孩子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 包括穿衣吃飯等行為禮儀。

打噴嚏、咳嗽、打哈欠要避人,

Advertisiment
不當眾剔牙、摳鼻屎、化妝。 這些行為本身沒有問題, 但要在恰當的地方做。

飯後要漱口, 保持口腔清潔。

頭髮乾淨, 衣物整潔。 如果你在乎孩子的形象, 請保持他的頭髮、衣物、用品乾淨整潔, 讓他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服飾要尊重場合。 出門旅遊時, 要讓孩子具有良好的精神氣質, 就要學會在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 得體就在細節裡。

儘量讓孩子穿合身的衣服。 而過大的服裝會影響人的心情和舉止。 如果有可能, 儘量讓孩子穿合身的衣服, 不僅有益他的精神健康, 也有利於我們的國民風貌。

不要讓女童穿得性☆禁☆感暴露, 哪怕是上電視節目需要——這樣的節目, 不上也罷。 作為家長, 一定要有保護孩子的意識, 要清晰地知道什麼可以做,

Advertisiment
什麼堅決不能做, 不要被一些暫時的名利所誘惑。

互動技巧:落落大方, 與人為善

這部分是進階的要求, 做到這些, 需要孩子們付出更多額外努力。

打招呼不要太大聲也不要太小聲, 眼神有交流、有微笑。 打招呼的重點是對方收到了你的問候, 不管是用肢體語言, 還是微笑或者眼神。 很多孩子都會問候, 但表情麻木敷衍, 顯然沒走心。

接受幫助時, 真誠說謝謝。 “謝謝”要在對方心理預期的時間內說出來(大約是3秒鐘), 說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 最好具體表述出因為何人、何事感謝。

別人在夾菜時不轉轉盤;開門時扶住門讓別人先走;關門時輕手輕腳, 讓門自然滑回原位。

乘電梯時, 看見有人奔跑過來, 為對方按著開門鍵等待;拿著大件物品的人出電梯時,

Advertisiment
為對方按開門鍵, 等對方安全離開再按關門鍵;留出正對梯門的位置給後來者。

乘坐扶手電梯時, 不要兩人並排站立, 留出一邊的位置給要通過的人。 讓孩子體會到如果自己有急事而前面有人阻擋的心情, 明白給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的道理。

乘坐大巴、地鐵, 以及去洗手間時, 儘量自己往裡走, 把入口處方便的位置留給後來者。 這樣會讓人感到他人對自己的善意。 有時候, 看似吃虧的行為, 其實沒吃什麼虧;看似佔便宜的事, 也沒占什麼便宜。

別人新買了衣服物品, 或第一次到別人家裡做客, 恰當地讚美, 不當著主人的面負面評論。 學會寬容, 要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分清主角配角, 不喧賓奪主。 總有些家長喜歡培養自己的孩子當領袖,

Advertisiment
要霸氣。 這些孩子在公共活動中常壟斷展示的機會, 把其他孩子晾到一邊。 但他們長大後多數並沒有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 當不了真正的領袖。

不浪費。 去吃自助餐時, 不要剩一大盤子沒有吃, 還不停去拿。 這不僅浪費了別人的心血和地球的資源, 還暴露了自己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品性。

學會“等一會兒”。 需要排隊的地方遵守規則排隊, 等侍者上菜時不反復催促, 當別人因為不熟練而耽誤我們事情時不衝動指責——忍耐, 永遠是風度和修養的重要部分。

尊重服務業人員。 告訴孩子, 我們花了錢, 飯店提供了餐食和服務, 這已經扯平;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沒有人有權利對他人高高在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