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受虐會讓大腦永久受傷

直到最近, 心理學家還認為童年受虐只會抑制社會心理的形成, 而大腦影像學的研究和其他實驗則表明, 兒童受虐會使發育中的大腦神經結構與功能產生永久性損失。

-這個可怕的結果提示, 在造成數百萬兒童無法恢復的傷害之前, 必須做大量的進一步的工作來阻止兒童受虐和無人管教, 並提出可能的治療方案。

1994年波士頓警方被他們的發現驚呆了, 一個受虐的4歲男孩被鎖在骯髒的公寓裡, 生活在夢魘般的惡濁環境中。 更可怕的是, 孩子的兩隻小手已被燒得慘不忍睹。 他那吸毒的母親將他的手強按在蒸汽噴頭上,

Advertisiment
懲罰他不聽話、偷吃她男友的食物。 這個令人不安的故事迅速成了美國國內的頭條新聞。 後來這個孩子接受了皮膚移植, 滿布疤痕的雙手恢復了功能。 儘管受害者身體上的創傷得到治癒, 但是近來的研究發現, 在心靈成長中遭到的任何傷害可能永遠都不會真正地癒合。

研究揭示, 兒童的身體、性和情感受到虐待與他們的精神問題有很強的關聯性, 這一點不出我們的意料。 20世紀90年代早期, 精神衛生專家認為主要是心理作用造成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問題。 研究者認為, 傷害通過治療或簡單的勸導“忘掉它吧”就可以撫平, 大體上跟重新程式設計修復軟體問題一樣。

在麻塞諸塞州麥克林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

Advertisiment
我和同事對兒童受虐後果的新研究卻顯示了不同的結果。 由於童年受虐發生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嚴重的應激反應會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打下無法消除的烙印。 這種虐待, 似乎誘發了分子神經生物學效應的接連反應, 不可逆轉地改變了神經發育。

極端性人格

童年受虐的後果會在任何年齡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內在表現可以是沮喪、焦慮、自殺傾向或創傷後的應激反應;外在表現是攻擊性、衝動、少年犯罪、好動症或吸毒。 邊緣人格障礙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精神狀況, 與早期受虐有強烈的相關性。 這種功能障礙者對待他人的方式很絕對化, 通常開始很崇拜某一個人, 但如果受到冷落或欺騙,

Advertisiment
又會詆毀同一個人。 那些童年受虐的人還易於突然發怒或有暫態的偏執狂或精神嚴重變態。 典型的是他們的人際關係緊張而不穩定, 感到空虛或對本人沒有自信, 通常會試圖通過吸毒獲得解脫, 而且有自殺的經歷或衝動。

1984年在治療3位邊緣人格障礙者時, 我開始懷疑他們早期受到的各種虐待已經改變了他們大腦邊緣系統的發育。 大腦邊緣系統是相互聯繫的腦核心(神經中樞)的集合, 在情感和記憶的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兩個極為重要的腦邊緣區域是海馬和杏仁體, 位於顳葉皮層下方。 海馬在語言表述和情感記憶的形成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 而杏仁體則參與產生記憶的情感內容(例如, 恐懼感及攻擊反應)。

Advertisiment

1994年我們的麥克林研究小組試圖證明是否童年身體、性或精神受虐與腦電圖中的電波(EEG)異常有關, 與我們的問題表相比, 腦電圖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檢測腦邊緣系統的方法。 我們查看了在一家少兒精神病院連續住院的115份病人記錄, 試圖尋找其中的聯繫。 我們發現, 54%的有童年受虐史的病人有臨床顯著性的腦電波異常, 而僅有27%的無受虐史病人如此。 我們觀察到聲稱身體和性均受過嚴重虐待的病人中有72%EEG異常。 這種紊亂發生在前腦區和顳腦區, 特別是在左半球而並非如人所料的均衡發生在兩個腦半球, 這是令人驚異的。

左半球問題

童年受虐的最可能後果是影響大腦邊緣系統。 然而, 我們的興趣在於早期觀察到的左半球EEG異常與受虐待相關。

Advertisiment
它激勵我們檢測童年受虐對左右腦半球發育的影響。

腦左半球專司感知和語言表述, 而右半球專司空間資訊加工和情感表達———尤其是消極的情感。 我們以前猜測, 受虐兒童的失常記憶儲存於右半球, 而在回憶時可能先啟動的是右半球。

為了檢測這個假設, 我們麥克林實驗室於1995年測定了成年人在喚起中性記憶過程中及隨後喚起痛苦的童年記憶過程中的腦半球活性。 曾經受過虐待的人在回想中性記憶時主要使用左半球, 而當回憶痛苦記憶時使用右半球。 對照組的受檢者在每個回憶過程中對兩個半球的使用程度均衡, 說明他們的反應更能整合兩個腦半球。

由於S

chiffer的研究工作說明童年創傷與左右腦半球整合功能弱化相關。

近來有報導說小腦蚓部異常與各種精神病紊亂相關,包括躁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和缺乏注意力/好動症。這些失調是由於遺傳和產前因數造成,而不是童年受虐,但是蚓部異常似乎是許多精神病的主要原因,這一事實說明此區域在精神衛生中有著關鍵性作用。

綜合這些發現,可以匯出一個有趣的模型來解釋產生邊緣人格障礙的方式。左右腦半球整合程度的削弱及較小的胼胝質可能使病人容易在十分不同的情感體驗和記憶中突然從左半球控制狀態轉換成右半球控制狀態。這種極端的腦半球控制模式會導致人在一種狀態下用過於積極的方式看待朋友、家人和同事,而在另一種狀態下又用完全消極的方式。這正是人格障礙的標誌。而且邊緣電興奮能夠產生攻擊性、

惱怒和焦慮等症狀。顳部的異常EEG活性也常見於自然危險性大增及有自虐行為的人群。

適應性傷害

我們的研究小組開始這項研究時,假設早期的激素是一種毒性劑,能夠干擾腦部正常的平穩的發育進程,導致沒完沒了的精神問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FrankW.Putnam和加拿大Alberta精神衛生委員會的BruceD.Perry現在已經發表了相同的假設。然而,我逐漸對我們開始時的前提提出了質疑和重新評價。人腦的進化是由經歷決定的,而在我們祖先的發展歷程中,幼年遭遇困難是司空見慣的,可是人腦從未進化到足以應對虐待而竟至產生非適應性損傷,這如何解釋得通呢?人腦合乎邏輯的變化應該是在童年應激作用下產生改變神經發育的分子神經生物學的適應性效應,這種方式才能夠為危險環境中的生存和繁衍準備成熟的大腦。

究竟哪些優點和能力有利於人類在遠古惡劣環境下的生存呢?一些顯而易見者如:迅速做好緊張的迎戰或逃跑反應的潛力;發動攻擊時毫不猶豫的反應潛力;對危險的高度警覺以及產生有助於恢復創傷的強有力的應激反應的潛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將所觀察到的腦結構變化重新定位為對逆境的適應。

儘管這種適應性有助於受影響的個體安全度過對進化成功至關重要的生育年齡段,甚至可能激發性亂交,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McEwen醫學院最近建立了關於應激反應系統過度活化的理論。這種反應可能是短期生存所必須的,但也增加了肥胖、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隱患,導致一大堆心理問題包括高度的自殺傾向,並加速了衰老和大腦結構包括海馬的退化。

我們的假說認為,合適的撫育和避免童年受強刺激會促進我們的大腦以較少攻擊性、情感穩定、富於社會性和同懷心以及左右腦均衡的方式進行發育。我們相信這一進程促進了社會性動物構築更複雜的人際關係結構的能力,使人類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創造潛力。

社會將對兒童的撫育方式自食其果。應激反應會使大腦發育出多種反社會行為。不論是遭遇生理的、情感的或性方面的創傷,還是遭遇戰爭、饑荒或瘟疫,應激反應都會引發激素的擾動。這一擾動會在兒童的大腦中形成永久性的神經結構來應付險惡的世界。由於這樣的連鎖反應,暴力和虐待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從上一個社會傳給下一個社會。我們得出的明顯結論是,我們首先需要做大量的進一步的工作來保障不再發生兒童受虐,因為兒童的大腦發育一旦發生變化,將無法再恢復。

近來有報導說小腦蚓部異常與各種精神病紊亂相關,包括躁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和缺乏注意力/好動症。這些失調是由於遺傳和產前因數造成,而不是童年受虐,但是蚓部異常似乎是許多精神病的主要原因,這一事實說明此區域在精神衛生中有著關鍵性作用。

綜合這些發現,可以匯出一個有趣的模型來解釋產生邊緣人格障礙的方式。左右腦半球整合程度的削弱及較小的胼胝質可能使病人容易在十分不同的情感體驗和記憶中突然從左半球控制狀態轉換成右半球控制狀態。這種極端的腦半球控制模式會導致人在一種狀態下用過於積極的方式看待朋友、家人和同事,而在另一種狀態下又用完全消極的方式。這正是人格障礙的標誌。而且邊緣電興奮能夠產生攻擊性、

惱怒和焦慮等症狀。顳部的異常EEG活性也常見於自然危險性大增及有自虐行為的人群。

適應性傷害

我們的研究小組開始這項研究時,假設早期的激素是一種毒性劑,能夠干擾腦部正常的平穩的發育進程,導致沒完沒了的精神問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FrankW.Putnam和加拿大Alberta精神衛生委員會的BruceD.Perry現在已經發表了相同的假設。然而,我逐漸對我們開始時的前提提出了質疑和重新評價。人腦的進化是由經歷決定的,而在我們祖先的發展歷程中,幼年遭遇困難是司空見慣的,可是人腦從未進化到足以應對虐待而竟至產生非適應性損傷,這如何解釋得通呢?人腦合乎邏輯的變化應該是在童年應激作用下產生改變神經發育的分子神經生物學的適應性效應,這種方式才能夠為危險環境中的生存和繁衍準備成熟的大腦。

究竟哪些優點和能力有利於人類在遠古惡劣環境下的生存呢?一些顯而易見者如:迅速做好緊張的迎戰或逃跑反應的潛力;發動攻擊時毫不猶豫的反應潛力;對危險的高度警覺以及產生有助於恢復創傷的強有力的應激反應的潛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將所觀察到的腦結構變化重新定位為對逆境的適應。

儘管這種適應性有助於受影響的個體安全度過對進化成功至關重要的生育年齡段,甚至可能激發性亂交,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McEwen醫學院最近建立了關於應激反應系統過度活化的理論。這種反應可能是短期生存所必須的,但也增加了肥胖、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隱患,導致一大堆心理問題包括高度的自殺傾向,並加速了衰老和大腦結構包括海馬的退化。

我們的假說認為,合適的撫育和避免童年受強刺激會促進我們的大腦以較少攻擊性、情感穩定、富於社會性和同懷心以及左右腦均衡的方式進行發育。我們相信這一進程促進了社會性動物構築更複雜的人際關係結構的能力,使人類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創造潛力。

社會將對兒童的撫育方式自食其果。應激反應會使大腦發育出多種反社會行為。不論是遭遇生理的、情感的或性方面的創傷,還是遭遇戰爭、饑荒或瘟疫,應激反應都會引發激素的擾動。這一擾動會在兒童的大腦中形成永久性的神經結構來應付險惡的世界。由於這樣的連鎖反應,暴力和虐待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從上一個社會傳給下一個社會。我們得出的明顯結論是,我們首先需要做大量的進一步的工作來保障不再發生兒童受虐,因為兒童的大腦發育一旦發生變化,將無法再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