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口吃應該如何及時矯治

2~4歲的兒童語言發育迅速, 對學習語言具有濃厚的興趣, 掌握語言牢固。 因此, 這一時期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時期。 但是, 此年齡的孩子, 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 若受到精神創傷, 情緒激動、緊張, 體質虛弱, 教育不當和模仿口吃患者的說話等容易發生口吃。 口吃雖不是大病, 但兒童患口吃時間一長, 心理上會發生變態, 變得性情孤僻、不合群。 因此, 父母要想方設法及時矯治孩子的口吃。

首先, 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 口吃是一種心因性疾病, 並非發音器官本身有病。 家長瞪眼腈、吹鬍子地訓斥口吃孩子,

Advertisiment
會使口吃加重。 同時, 切忌置若罔聞或用擔心的目光逼視著孩子的臉、盯著他的口形, 這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焦慮、緊張, 加重口吃。 從心理學角度說, 家長的不安、憂慮、不謹慎的言語都會成為惡性刺激。 周圍人的模仿、惹逗、哄笑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創傷, 對口吃矯正不利。 因此, 家長對口吃兒童要特別關心和愛護, 可用鼓勵、表揚的方法, 增強他們矯正口吃的信心, 同孩子說話時, 應當表現出對孩子講的事很感興趣, 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自由自在地說, 是口吃矯治的關鍵。 其次, 要積極進行語言訓練。 詞彙不豐富或講話過快而形成的口吃, 在幫助孩子豐富詞彙的同時, 要經常提醒他控制講話的速度。 要求孩子講話時既要大膽,
Advertisiment
又要心平氣和, 從容不迫, 說話速度要慢且輕聲細語。 講話時要有節奏感, 因為只有緩慢而富有節奏的發音, 才能使語言顯得輕鬆、柔和、連續而不中斷, 使孩子在說話中獲得流暢的舒服感覺。

此外, 對於上幼稚園或上小學的孩子, 家長應讓孩子每天做一些大聲朗讀的練習, 先讀給自己聽, 再大聲朗讀給別人聽。 也可練習唱歌, 有節奏地呼吸、發音, 以後逐漸地擴大範圍。 最終可以參加一些幼稚園、學校組織的詩歌朗誦等文藝演出, 這樣既可以克服語言障礙, 又能克服某些不良的心理障礙。 有意在人多的場合講話, 鍛煉鬆弛自己緊張的心理。 同時, 把精神集中在節奏韻律上, 轉移口吃患者對發音的注意力, 口吃就會不知不覺地自然好轉,

Advertisiment
直至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