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吃海鮮應該注意什麼?

近年來, 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增加營養, 常常不惜花錢買各種海鮮給孩子吃或帶孩子外出吃海鮮。 但兒童吃海鮮應注意些什麼呢?

海鮮是指來自海洋的魚、蝦、蟹、貝殼類等動物性食物。 它們不僅種類多、好吃, 而且營養特別豐富, 適當食用有利兒童健康。 海魚、海蝦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 並且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相近, 是品質非常好的蛋白質。 海鮮中的脂肪多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尤其是深海魚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這些脂肪酸有助於促進孩子的大腦及身體的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牡蠣是微量元素鋅含量最豐富的食物, 海參、淡菜中有較多的碘, 而鋅和碘這兩種微量元素又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儘管海鮮味美, 營養豐富, 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好處, 但並非多多益善, 也就是說每次要注意適量, 不能貪吃。 生長在海域的海鮮, 尤其是近海產品會受許多病原微生物污染, 常含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 有的海鮮還攜帶可引起烈性傳染病的病原體霍亂弧菌等。 所以, 在加工海鮮時一定要燒熟煮透, 涮海鮮時一定要燙足夠的時間, 以防外熟內生。 特別是常見的生魚片、生海膽、醉螃蟹、醉蝦等海鮮兒童要少吃, 最好不吃。 這類食品即使很新鮮,

Advertisiment
但未經烹煮過程, 容易發生病菌或寄生蟲感染及引發過敏等現象。 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 機體各種生理功能還不完善, 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弱, 如不注意吃海鮮時的衛生, 更容易引起不良後果。 同時, 要少吃(或不吃)刺多帶叉又小的魚類。 雖然這種魚類肉質細嫩、口感鮮甜, 但因兒童處理魚刺能力較差, 吃時一不小心容易被細小的魚刺卡住喉嚨而發生意外傷害。

吃海鮮後不要馬上吃水果。 這是因為, 魚、蝦、蟹等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 而水果中常含有一定量的鞣酸(常見鞣酸含量較多的有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 鞣酸進入胃腸道後, 既會與蛋白質發生沉澱凝固反應, 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充分吸收,

Advertisiment
還可與海鮮中的鈣相結合, 形成不易消化的化合物, 不僅使海鮮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還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同時可刺激胃腸道, 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這就是許多人, 特別是兒童, 在吃完海鮮又食入多量水果後出現腹部不適或拉肚子的原因。 那麼, 吃海鮮後過多久才能吃水果呢?專家建議, 吃海鮮大餐後最好間隔2小時(因為食物在胃內排空時間約2~3小時)以上再吃水果為宜。

還要注意的是, 海鮮所含的豐富蛋白質對人體而言為一種異性蛋白質, 是最常見的食源性致敏原, 所以有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小朋友不食為好。 由於海鮮類食品在中醫學上均認為屬性寒、風發之物, 因此平日吃冷涼食物容易腹瀉和胃腸敏感的小朋友應當少吃,

Advertisiment
以免發生腹痛、腹瀉的不良症狀。 有害的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 所以小朋友儘量不要吃蝦頭、魚頭。

最後要指出的是, 在海鮮的在吃法上, 與成人相比, 兒童更應注意這樣三點:

1.味淡些。 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小朋友, 由於腎臟功能尚未完善, 不能排除滯留在體內多餘的鈉, 因此吃得過鹹, 會為今後誘發腎病和高血壓埋下禍根。 再者, 有關研究表明, 兒童吃鹽過多還會影響機體對鋅的吸收, 同時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 所以, 兒童飲食(包括吃海鮮)以清淡為主, 不宜過鹹, 以減少鹽的過多攝入。

2.油少些。 兒童消化功能相對較差, 而海鮮是高蛋白食物, 再吃進過多的脂肪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 有關專家指出, 經常食用這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 易造成體內熱量過剩, 不僅會導致孩子身體發胖, 而且還是誘發兒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3.辣勿多。 許多人吃海鮮時喜歡加辣。 但是, 兒童消化道黏膜嬌嫩, 過辣的食物對其是一個極大刺激, 容易造成傷害。 同時, 辣椒之類屬於熱性食物, 過多攝入易引起“上火”, 出現頭痛、咽喉發炎以及便秘等不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