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渙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情緒不穩和學習困難,
智力一般沒有問題。
中醫理論認為本症屬於"失聰"、"健忘"、"痰阻"等範疇。
小兒特點是陽常有余,
陰則不足,
本性好動。
若有先天不足,
稟賦虛弱,
後天失養,
陰陽不調,
極易造成臟腑功能失常。
陰陽不調,
易致心腎不交,
神志失控;後天失養,
脾失健運,
可致脾腎不足,
陰虛而陽盛。
雖表現為心肝有餘,
實則心腎脾不足,
易出現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堅之症狀。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
兒童多動症是以虛證和裡症為主,
是虛為本,
實為標,
Advertisiment
裡為因,
表為果的關係。
雖然西方國家研究兒童多動症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但對本病的治療至今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案。
張憲斌教授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
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
開發了系列中草藥,
在臨床上應用於各型多動症,
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臨床上儘管辨證分型非常細緻,
但通過我所的臨床觀察,
常見的辨證分型有:①肝腎陰虛型;②痰濕內阻型;③痰熱內擾型;④心火旺盛型。
肝腎陰虛型
主症:注意力渙散,
五心煩熱、自汗、咽幹、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或弦脈、目眩頭暈或健忘。
辨證分析:本證主要為肝腎兩髒的陰虛,
肝主藏血,
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
如肝血不足,
血不養肝,
故可見目眩頭暈、注意力渙散等;腎主藏精,
Advertisiment
陰精虛弱不足以制陽,
故見五心煩熱、口咽發幹、自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弦數。
精血是互生的,
精足則血旺,
肝腎才得以相互滋養,
故肝血不足或腎精虧損,
均可導致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肝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