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夢游大多可自行消退

睡行症(sleep walking)是以開始於慢波睡眠而引起在睡眠中行走的一系列複雜行為基本特徵的睡眠障礙。 睡行症的發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占1%~15%, 兒童多於青少年或成人。 發病年齡為兒童會走路後的任何時期, 但第一次發作最常發生在4~8歲之間, 偶爾發生于成人。 男女兩性中的發生率相等。 睡行症的發病率與其父母的患病情況關係密切。 如果父母雙親中無此疾病, 其子女發生率為22%;如果父母雙親之一患此病, 其子女發生率為45%;如果父母雙親都患此病, 其子女發生率為60%。

臨床表現:睡行症發作的臨床表現為從簡單地在床上坐起直到行走,

Advertisiment
甚至狂亂地企圖"逃跑"。 患者難以喚醒, 但醒來時常伴有精神錯亂現象, 一般對所發生的事會遺忘, 不能回憶起來。 睡行症發生於慢波睡眠, 因此在夜間的前1/3睡眠時間或其他慢波睡眠增多時, 如睡眠被剝奪, 則發作最為明顯。 睡行症患者發作後其運動活動可自發中止, 可以回到床上躺下繼續睡覺。 發作過程中任何時候均不清醒。 事後不能回憶發作症狀。

有時候, 兒童可以在完全醒覺的狀態下出現類似睡眠行走或夜驚的症狀, 這種情況常見於以前有睡眠行走或夜驚病史的人。 通常兒童在夜間半醒覺狀態中, 由於受到父母親的關注的影響, 而在再次入睡前出現睡行症狀。 由於不斷處於一種刺激狀態中,

Advertisiment
行為得到不斷強化。

睡行症, 特別是兒童患者, 發作時可伴有不恰當的行為, 如在冰箱中排尿。 睡眠行走時可引起摔跤或受傷等意外。 身體損傷可由於企圖"逃跑"或走進危險的環境而引起, 如走到街上或跳出窗外。

某些藥物可以加重或誘發睡行症發生, 例如甲硫噠嗪、鋰鹽、氟奮乃靜、奮乃靜等。 內科疾病引起的發熱和睡眠剝奪等也可增加睡行症的發作頻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嚴重破壞慢波睡眠的其他障礙, 都可伴發睡行症發作。 身體內部刺激如膀胱膨脹或外部刺激如噪音也可促發睡行症的發作。

多導睡眠腦電圖特徵:睡行症發作開始於NREM睡眠第3~4期, 最常發生於第一或第二個週期之末。

Advertisiment
發作期腦電圖檢查可與睡眠期癲癇發作鑒別。

睡行症的發作可在孩子剛學會走路時就發生, 但在4~8歲患病率達到最高峰, 睡眠症可一周發生數次或僅僅當誘發因素存在時偶爾發生。 本病常常在渡過青少年期後自然消失, 大多不需特殊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