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大腦發育模式決定智力

當我們還圍繞著腦子大小和智力的關係進行爭論的時候, 新的研究卻認為, 可能是不同的機制決定著兒童智力的差別。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決定智力的是大腦形狀發育的過程, 而不是腦子的大小。 “所有孩子大腦皮層厚度發育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 那就是達到頂峰後逐漸變薄。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協會的首席兒童專家菲力浦·肖博士說。 “與智力相關的是這些變化的速度、大腦皮層厚度達到頂峰的年齡。 智力超常的兒童會從皮層較薄時開始, 然後迅速增厚, 在較晚的年齡達到厚度的頂峰,
Advertisiment
變薄也稍快。 ”
肖博士的研究團隊對300名4歲至29歲的健康兒童和青少年, 進行了629次的腦部掃描, 分析了從兒童到青少年各個時點的大腦皮層的厚度。 同時, 研究人員根據兒童的智力測查結果, 依據語言和非語言知識、推理能力把兒童分為三組:智力超長組, 高智力組, 一般智力組。
研究報導稱: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 所有兒童的大腦皮層厚度最終都會下降, 但是不同智力組的變化模式是不同的。 超常智力組的兒童從相對較薄的大腦皮層開始, 迅速增厚, 在11歲時達到的頂峰, 接著在青少年早期變薄較快。 相反, 一般智力組的變化有兩種模式:在兒童時期大腦皮層穩定而緩慢地增厚, 或者快速增加在七八歲時達到頂峰,
Advertisiment
接著是穩定下降的過程。 而“高智力組”兒童大腦皮層的發育模式介於兩者之間, 與一般智力組的兒童更接近些。 性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大腦額葉皮層與智力活動有最直接的關係———如抽象推理、計畫和其他複雜的思維過程。 研究者稱正是額葉皮層區域形狀發育的曲線與智力的差別密切相關。
由此肖博士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與智力密切有關的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大腦皮層的發育模式, 而不是特定年齡的大腦灰質數量。 “頭腦最靈活的兒童有著最靈活的大腦皮質。 ”肖博士說。 “聰明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年齡時期灰質的多少而聰明, 而是因為他們大腦皮層成熟的方式。 ”他說。 “我們不知道皮層變化背後確切的原因,
Advertisiment
但是其他的研究提示我們, 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 腦細胞、神經元、它們之間的聯繫存在著用進廢退, 而且在早年非常突出, 這也可能是大腦皮層變薄的原因。 ”
這一研究意義重大。 “發現揭示了, 智力是我們人格重要的方面, 在兒童時期是非常穩定的, 大腦結構的重要變化機制維持了這種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