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 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 非常聽話, 上課從來不講話, 卻也從不發言。
可是有一段時間, 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 考慮到她性格內向, 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 老師不批評。
可沒想到平時那麼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 問她原因, 她一句也不回答。 我心想:“這孩子怎麼了,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應該問問家長怎麼回事?”於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 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 而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
Advertisiment
事情更嚴重了, 我於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 她媽媽到辦公室後, 我剛跟她媽媽說了一句:“小A這幾天作業一直沒有完成。 ”我話還沒說完, 她媽媽就沖上前, “啪”地使勁打了小A一巴掌, 自己馬上也紅了眼眶。
老師立刻被嚇呆了, 從來沒見過這麼嚴厲的家長, 趕緊上前勸住她, 她眼淚馬上流了下來, 對老師傾訴起來, 原來她自己是個文盲, 自己深深感受到了沒有知識的苦處。
而且因為她生了個女兒, 婆家的人有些看不起她, 她就更希望女兒能夠成才, 能夠勝過妯娌生的兒子, 為她爭口氣。
因為這位家長這麼地望女成鳳, 就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對孩子說只要被老師批評, 就絕不饒她。
平時只要小A學習上有退步,
Advertisiment
案例分析:
媽媽對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 這個孩子只要一犯一點小錯誤, 媽媽就罵她, 甚至打她,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更何況小A還只是一個小學生呢。
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 老師要請她媽媽來, 她為了逃避, 自然要撒謊, 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 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 這無疑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教育對策:
1、這位媽媽轉變觀念是根本。 可以和她好好地談了一番。
2、可以對她說了她的女兒是很棒的, 很聽話, 乖巧, 學習也很上進。
3、但是小A始終只是個小學生, 總會犯錯誤,
Advertisiment
4、學習上、生活上都不能給她太大的壓力, 對小A的要求慢慢地提高, 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5、平時要多和女兒談談心, 讓她有什麼心裡話都可以大膽地和媽媽、老師說。
6、學習上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來問老師, 老師會幫助她一起培養小A的。
2 兒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二
班上一名叫小B的男孩, 聰明, 但極其懶惰, 缺乏自覺性, 不愛做作業, 一份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就是不做, 寧願第二天被老師罰做兩遍也不做。
這還是小事, 更可怕的是他很會撒謊, 一次他告訴老師語文練習冊沒帶, 還信誓旦旦地說絕對有完成, 第二天一定帶來, 可第二天又說忘帶了, 第三天說練習冊沒了, 全家人一起幫忙找,
Advertisiment
戲劇性的一幕是, 第二天一大早, 老師剛好在校門口碰見他爺爺, 就問:“小B的書買到了嗎?”他爺爺聽了,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說根本沒去買書, 昨晚倒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裡補作業到很晚。 這時老師才恍然大悟, 原來小B同學把老師蒙了整整四天。
老師知道小B是個較叛逆的男孩, 於是沒有粗暴地批評他, 他這種說謊行為的形成, 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要把根源找出來, 才能幫助他。
於是老師找到了他, 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談天, 在談天中老師瞭解到:小B的父母在美國開中餐館,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 他便養成了這種壞習慣。 而且更令人吃驚的是, 他說他的這些毛病都是從爸爸那學來的, 他爸爸平時就很懶, 天天睡覺, 餐館全是媽媽一個人起早貪黑地打理。 而且平時如果爸爸沒錢用, 還會想著方兒從爺爺那兒騙, 甚至偷拿。 所以小B也常常從家中偷拿錢買東西。
案例分析:
這個孩子較早熟, 有些叛逆, 在他眼裡, 爸爸是男人, 他想成為小男子漢, 自然要跟爸爸學。 這讓老師心裡一下子沒了辦法, 該怎麼跟他說呢, 說你爸爸非常不好,不能學他的樣,這不僅傷孩子的心,而且我們也無權在一個孩子面前妄自評論他最親的父親。
教育對策:
1、老師應該要告訴他人無完人,就算是你最佩服的爸爸,也是會有缺點的。
2、拿自身舉例,告訴他就好比老師也有非常多的缺點,但老師一直努力改正就會越來越好。
3、告訴他現在已經是小學生了,學了這麼多知識,應該懂得判斷哪些事對,哪些事錯。只要有了錯改正了就是棒小孩。
3、讓他自己先來說說爸爸身上有什麼地方是非常好的,小B說了很多諸如勇敢、很愛他等。再請他想想爸爸身上有哪些你覺得不夠好的地方,他沉默了很久,說了爸爸會撒謊、懶惰等一些毛病。
4、問他想不想成為一個比爸爸更棒的小男子漢,告訴他,如果想要就要學會“揚長避短”。要把周圍人好的地方學來,不好的地方不學。
3 兒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三
小紅喜歡各種玩具,所以家裡的玩具有很多,小紅每天的任務就是玩耍,她會將各種玩具從抽屜,桌上,架子上拿出來,並隨意丟到地板上,弄得亂七八糟。雖然小紅的父母在一旁制止她不許亂扔,但是小紅就是不聽話,繼續亂扔。對此,她的父母只能等她玩好了,再幫她收拾和整理。
案例分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小紅父母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父母採用“不要扔、不許扔”這樣的命令口氣對幼兒來說無濟於事,語言上的命令只會讓幼兒增加亂扔玩具的興趣。
教育對策:
1、家長可以比較委婉地說:“你以前做的非常好,今天怎麼沒收拾呀?”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幼兒在回憶時會“內疚”的。
2、然後,家長再和孩子一起去收拾,這樣會幫助幼兒養成愛整潔、有規律的好習慣,並樹立起保持室內整潔的責任心。
4 兒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四
明明是一個調皮的男孩,由於明明父母繁忙,所以基本上都是跟奶奶生活的,而奶奶又非常寵愛明明,對明明任何的要求都無條件滿足,不為孩子制定任何規矩,無明確要求,獎罰不明。有一次,他在與同伴玩遊戲的過程中,蠻橫無理的爭搶玩具,甚至會出手打他的同伴,導致他的同伴牙齦破損,兩天兩夜都喊疼,不能吃鹹味的東西。這種攻擊性行為也讓家長很頭疼,但是該打也打了,該罵也罵了,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案例分析:
明明沒有“長幼有序”的觀念,在與同伴交往的時候,也會將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勝鬥強,因此就會出現攻擊行為。
教育對策:
1、家長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2、不要對他們說“你不可以這樣!”“你怎麼可以打別人呢?”這樣的命令或指責對於本身存在情緒問題的孩子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強化,會促使他們不斷利用這些行為來獲得關注。
3、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不喜歡這樣的行為。”“這樣會讓小朋友特別疼。”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回饋給孩子,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不適的影響,促進他們體驗他人情感、關注他人感受的能力。
說你爸爸非常不好,不能學他的樣,這不僅傷孩子的心,而且我們也無權在一個孩子面前妄自評論他最親的父親。
教育對策:
1、老師應該要告訴他人無完人,就算是你最佩服的爸爸,也是會有缺點的。
2、拿自身舉例,告訴他就好比老師也有非常多的缺點,但老師一直努力改正就會越來越好。
3、告訴他現在已經是小學生了,學了這麼多知識,應該懂得判斷哪些事對,哪些事錯。只要有了錯改正了就是棒小孩。
3、讓他自己先來說說爸爸身上有什麼地方是非常好的,小B說了很多諸如勇敢、很愛他等。再請他想想爸爸身上有哪些你覺得不夠好的地方,他沉默了很久,說了爸爸會撒謊、懶惰等一些毛病。
4、問他想不想成為一個比爸爸更棒的小男子漢,告訴他,如果想要就要學會“揚長避短”。要把周圍人好的地方學來,不好的地方不學。
3 兒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三
小紅喜歡各種玩具,所以家裡的玩具有很多,小紅每天的任務就是玩耍,她會將各種玩具從抽屜,桌上,架子上拿出來,並隨意丟到地板上,弄得亂七八糟。雖然小紅的父母在一旁制止她不許亂扔,但是小紅就是不聽話,繼續亂扔。對此,她的父母只能等她玩好了,再幫她收拾和整理。
案例分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小紅父母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父母採用“不要扔、不許扔”這樣的命令口氣對幼兒來說無濟於事,語言上的命令只會讓幼兒增加亂扔玩具的興趣。
教育對策:
1、家長可以比較委婉地說:“你以前做的非常好,今天怎麼沒收拾呀?”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幼兒在回憶時會“內疚”的。
2、然後,家長再和孩子一起去收拾,這樣會幫助幼兒養成愛整潔、有規律的好習慣,並樹立起保持室內整潔的責任心。
4 兒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四
明明是一個調皮的男孩,由於明明父母繁忙,所以基本上都是跟奶奶生活的,而奶奶又非常寵愛明明,對明明任何的要求都無條件滿足,不為孩子制定任何規矩,無明確要求,獎罰不明。有一次,他在與同伴玩遊戲的過程中,蠻橫無理的爭搶玩具,甚至會出手打他的同伴,導致他的同伴牙齦破損,兩天兩夜都喊疼,不能吃鹹味的東西。這種攻擊性行為也讓家長很頭疼,但是該打也打了,該罵也罵了,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案例分析:
明明沒有“長幼有序”的觀念,在與同伴交往的時候,也會將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勝鬥強,因此就會出現攻擊行為。
教育對策:
1、家長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2、不要對他們說“你不可以這樣!”“你怎麼可以打別人呢?”這樣的命令或指責對於本身存在情緒問題的孩子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強化,會促使他們不斷利用這些行為來獲得關注。
3、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不喜歡這樣的行為。”“這樣會讓小朋友特別疼。”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回饋給孩子,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不適的影響,促進他們體驗他人情感、關注他人感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