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講解

1、健康心理重在培養

日常我們所說的:要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 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個方面。

注意力是嬰幼兒心理發育的一個方面。

記憶力是複雜的心理活動。

嬰幼兒的思維與客觀物體及行動分不開, 玩玩具、做遊戲均可增進小兒思維能力。

在心理發育中還要重視情緒、情感的發展。

2、母子依戀——嬰兒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嬰兒時期大腦發育最迅速, 大腦皮層神經細胞體積增大, 突觸數量增多, 神經髓鞘逐步成熟, 為小兒心理發展創造了生理基礎。

嬰兒對最密切接觸的母親, 如看到母親的臉。

各個孩子會有不同天賦氣質,

Advertisiment
應通過訓練揚長避短。

3、“三歲看老”——心理特點初露

幼兒期中樞神經進一步發展, 小兒已能獨走, 接觸範圍變大, 語言也在此期迅速發展。

這一階段, 幼兒的模仿心理特別強,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

同時, 要培養孩子與父母以外的家庭其他成員和小夥伴們交往的能力, 使孩子從對父母依戀的基礎上, 逐步產生對周圍社會的信任、安全感、同情和友誼。

4、學齡前兒——個體形成的開始

學齡前期兒童大腦皮層進一步發育, 調節能力提高, 但興奮仍佔優勢, 故這時期小兒以好動、易興奮為特點。

此時兒童概括抽象思維剛剛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孩子多探索、多提問。

學齡前期是孩子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

Advertisiment
此時可塑性很大, 家長必須抓住時機來培養孩子。

5、兒童心理偏異因素

神經系統的發育、健康的體質與兒童心理衛生密切相關。

在環境和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影響。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6、不該讓幼小心靈遭受創傷

家庭不和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精神影響。

7、別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樣

社會上導致男孩女孩化表現的例子不少。

家庭, 特別是母親的教育方式, 對兒童的性心理發育影響是很大的。

8、就這樣愛孩子後果嚴重

愛是孩子精神需要中最珍貴的部分, 它是一種營養, 是培育嬰幼兒美好心靈、高尚品德的源泉。

媽媽帶著4歲的孩子到食品店, 她買了一客霜淇淋。 讓孩子吃著, 自己卻在旁邊看, 孩子也沒有什麼表示。

Advertisiment

其害處是:(1)他是任性的(2)他是自私的(3)他是懶惰的

9、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1歲以內的小兒情緒不愉快大多與身體需要有關, 如餓了、悃了、尿布濕了, 或者是病了, 這是家長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歲的孩子情緒有了進一步發展, 他的要求也多了, 不滿足的情況也常有發生。

3歲以上的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都有了發展, 開始懂得是非和好壞, 也有一些自我控制的能力。

要讓孩子經常保持愉快情緒和開朗的心情, 這不僅有利於他的身心健康, 長大後遇事樂觀, 容易與人相處。 反之相反。

培養一個好脾氣的孩子需要:

(1)有一個寬鬆、和睦和歡樂氣氛的家庭環境。

(2)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有規律地生活。

(3)父母結合日常生活, 經常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什麼能做,

Advertisiment
什麼不能做, 鼓勵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4)家庭成員教育孩子在原則上要一致, 彼此不在孩子面前鬧矛盾。

10、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怎麼處理才好那?

首先家長要冷靜, 不可再發脾氣火上加油。

“轉移注意”對2歲以下的孩子是一種有效的臨時措施。

沉默、不理睬是對付無理取鬧的3歲以上孩子的一種方法。

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 父母要認真對待, 不可圖一時方便而輕易遷就。

11、膽怯大多來自恐嚇

有的孩子長到一歲多, 仍然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有的孩子正相反。

膽怯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

嚇唬和欺騙都是家長為了自己的方便, 能使孩子安靜、聽話而採取的錯誤方法。

Advertisiment

在教育孩子時培養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是很重要的。

應該提醒家長, 放手讓孩子有接觸外界的機會, 不要把他關在家。

12、科學育兒早成才

在育兒觀念上打破傳統的“養兒防老”、“望子成龍”等以不適應時代的特徵的觀念, 要提倡“為國育才”、“科學育兒”新觀念。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大寫的人, 要求尊重、平等。

如何理解“成才”?

要讓孩子在歡樂中成長, 家庭中父母也要寬心樂觀地養育孩子。

13、可忽視的兒童孤獨症

在兒童時期, 若發生一種以與外界環境接觸障礙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被稱為兒童孤獨症。

兒童孤獨症不僅給家庭帶來了苦惱, 而且給社會增添了負擔。

孤獨症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現是社會交往能力差。

此外, 孤獨症的患兒有3/4合併智力發育遲緩。

兒童孤獨症的病程進展較慢,預後不佳。

14、重視兒童抑鬱症

人們常用“金色一歡樂”形容童年,可見童年的歡樂、純真、無拘無束。可是無論你相信與否,孩子也會的抑鬱症。

總之,發現孩子有以下情況必須警惕抑鬱症的發生:

(1)有情緒障礙,如情緒低落沒有愉快感,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愛哭鬧、愛發脾氣。

(2)有行為障礙。

(3)出現軀體障礙,如睡眠障礙、食欲不振、體重減輕、頭痛、胃痛等。

15、聰明兒童的獨特之處

兒童智力開發已成為當今社會上的一個熱點。

有不少家長認為讓孩子去學習某種技藝,比如彈琴、書畫之類,就能開發智力。

一個較聰明的兒童在智力發展方面有哪些獨特之處?

(1)感知覺和觀察力敏銳、精確

(2)記憶力好

(3)富有想像力

(4)思維能力強

(5)實踐能力強

(6)語言發展較完善

大量研究資料證明,智力水準超常或者低下的兒童僅是少數,而絕大多數的兒童都處於正常狀態。

16、癔病的暗示方法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

癔病表現多種多樣,可與多種疾病的症狀相似。

精神治療是癔病治療的基礎。

暗示療法常用於消除癔病的症狀。

兒童孤獨症的病程進展較慢,預後不佳。

14、重視兒童抑鬱症

人們常用“金色一歡樂”形容童年,可見童年的歡樂、純真、無拘無束。可是無論你相信與否,孩子也會的抑鬱症。

總之,發現孩子有以下情況必須警惕抑鬱症的發生:

(1)有情緒障礙,如情緒低落沒有愉快感,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愛哭鬧、愛發脾氣。

(2)有行為障礙。

(3)出現軀體障礙,如睡眠障礙、食欲不振、體重減輕、頭痛、胃痛等。

15、聰明兒童的獨特之處

兒童智力開發已成為當今社會上的一個熱點。

有不少家長認為讓孩子去學習某種技藝,比如彈琴、書畫之類,就能開發智力。

一個較聰明的兒童在智力發展方面有哪些獨特之處?

(1)感知覺和觀察力敏銳、精確

(2)記憶力好

(3)富有想像力

(4)思維能力強

(5)實踐能力強

(6)語言發展較完善

大量研究資料證明,智力水準超常或者低下的兒童僅是少數,而絕大多數的兒童都處於正常狀態。

16、癔病的暗示方法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

癔病表現多種多樣,可與多種疾病的症狀相似。

精神治療是癔病治療的基礎。

暗示療法常用於消除癔病的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