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兒童意外傷:可以避免的痛

暑假以來, 兒童意外事故頻頻發生, 記者近日從珠江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急診科獲悉, 近來兒童受傷事故明顯增多, 主要為溺水、燒燙傷、車禍、狗咬傷、中毒等意外傷。 專家指出, 每到暑假都是兒童事故高發期, 主要與小孩子無人看管有關。 而在接診的過程中, 醫生們還發現, 鮮有家長在入院前對孩子做過正確的急救處理, 有的甚至因為處理不當使得受傷的孩子病情加劇。

7月4日下午, 1歲零9個月的男童龍圳在深圳家中意外被簸箕的鋼管從肛門插入身體約30厘米, 不治身亡;

大約10天前,

Advertisiment
10歲男孩夏弘宣在云景花園小區游泳時, 在三個大人的眼皮底下溺水, 經醫院搶救, 雖然保住了性命, 但由于停止呼吸時間太長, 腦部受到傷害, 很可能成為植物人;

7月12日, 3歲男孩小超在玩耍時掉進開水鍋, 身上40%以上皮膚被燙傷;

故事一

騎單車摔倒頭撞鋼筋

暑假漫漫, 不少好動的小朋友都會學著騎單車, 因此釀發的事故也不少。 王斌說, 剛學會騎車的小孩上路, 最容易遇上車禍。 有的小孩學騎單車, 不料翻倒掉下路邊的水溝, 摔得滿身是傷。 曾經還有小孩翻倒后撞到地上突出的鋼筋, 導致頭部受傷不治身亡。 此外, 還有的幾個小孩在內街的路邊玩耍, 互相推來拉去, 不料突然駛來一輛汽車, 司機來不及煞車,
Advertisiment
孩子來不及躲避, 最終引發車禍。

“這樣的事情幾乎年年發生, 但出事前父母都沒有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比如小孩不可獨自學騎單車, 剛學騎車不可上馬路等。 ”王斌說, 出事的孩子多來自打工家庭, 父母安全意識薄弱, 也沒有很多時間照料小孩, 往往出了事才知道后悔。

故事二

小孩溺水大人束手無策

在廣州, 泳池溺水也是每年夏天屢次上演的慘劇。 今年7月7日, 10歲的夏弘宣從湖北來廣州度假, 當晚跟著舅舅、媽媽、阿姨到某花園小區游泳, 就在大人換衣服的空當, 夏弘宣跳進水中。 等幾個大人發現的時候, 小孩已經溺水了。 經搶救, 夏弘宣雖然保住了性命, 但由于停止呼吸時間太長, 腦部受到傷害, 至今仍躺在ICU病房。

專家表示,
Advertisiment
溺水時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內, 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痙攣, 造成窒息或缺氧, 若搶救不及時, 數分鐘內即可死亡。 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現場急救, 切不可急于送醫院而失去寶貴的搶救時機。 如果當時圍在夏弘宣身邊的幾個親人知道一些溺水急救的知識, 當時立即采取措施, 很可能不至于像現在這么嚴重。

故事三

開飯前2歲小兒摔進湯鍋

半個月前, 兩歲半的寶寶劉雅格掉進湯鍋, 全身40%燙傷, 住進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重癥病區。 雅格的父母都是打工仔, 爸爸在一家制衣廠工作, 因為雅格的媽媽有了身孕, 這陣子天氣比較熱, 她帶著雅格到制衣廠搭伙。 半月前, 一天中午吃飯時, 一名工友見雅格十分可愛, 就逗他玩,
Advertisiment
不料玩耍的過程中, 雅格往后退, 突然一屁股坐下來, 正好坐在直徑達半米的一個大湯鍋中。 送到醫院后, 搶救了4個小時, 小雅格才脫離生命危險。 該院燒傷科重癥病區主任李孝建說, 這段時間入院的病號中, 兒童占了60%, 多為開水、滾湯、熱稀飯、面條等燙傷。 “很多小孩不止燙傷過一次, 像雅格去年就燙傷過腿, 但是他的父母仍沒有提高防范意識。 ”

暑假期間兒童意外事故頻頻發生, 孩子出事后鮮有父母能進行正確急救。 專家表示, 家長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同時應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

專家觀點

孩子出事鮮有父母進行正確急救

珠江醫院兒科主任王斌指出, 夏季小孩衣衫單薄, 活動范圍比較大, 受傷幾率比其他季節更高。
Advertisiment
令人擔憂的是, 兒童呼吸停止4分鐘以上, 腦部就會遭受難以康復的損傷, 但從臨床來看, 很少有父母在送院前對孩子施行過正確的急救。 不少父母在救護車趕來之前, 眼睜睜看著孩子的生命一點點流逝, 自己卻束手無策, 或者對受傷兒童進行不恰當的搬運, 貽誤搶救良機。 像鋼管從肛門插入身體約30厘米的小男孩龍圳, 按照急救原則, 是不宜隨便拔出鋼管的, 龍圳的父親卻一開始就自己把它拔了出來。 此外, 在去就醫的途中, 小龍圳一直喊困, 其實這很可能是休克的前兆, 表明孩子已經非常危險了。

王斌說, 兒童在受到傷害后, 往往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能正確指出疼痛的部位, 所以, 孩子受傷后, 父母應時刻留意他們的感覺、神態和體征, 沒有外傷不表示沒有內傷,發現不妥應立刻送醫院救治,請醫生檢查處理。

兒童常見傷急救知識

專家指導

1.燒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以火焰燒傷和熱水、熱油等熱液燙傷最為多見。許多病人在受傷之后直接在創面上涂抹香油、醬油、黃醬、牙膏等,但這些日用品并無任何治療燒燙傷的作用。發生燒燙傷后,應用自來水沖洗。沖洗越早越好,可持續10~20分鐘左右。當遇到各種化學燒傷,傷及眼睛、食道等處時,在現場要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決不可等去到醫院再處理。

2.中毒:

應先盡快找出中毒原因,必要時保留中毒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藥物吃到胃里,還未到達腸道的可以采取以下催吐方法: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誘發嘔吐,以清除胃內毒物。如果是生物堿或重金屬中毒,可飲茶。如果是腐蝕性毒物中毒,首先應保護胃黏膜,可喝牛奶、豆漿或雞蛋清。如果是堿性藥物中毒,可及時用食醋加水沖淡服下,或用橘子汁等酸性物質進行中和。

3.溺水

將溺水者救至岸上后,應迅速檢查溺水者的身體情況,并立即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和嘔吐物,然后再進行控水處理。最簡便的方法是: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的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后再按壓其腹背部。

對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應在控水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者將手掌置于胸骨中段進行心臟按壓,下壓要慢,放松時要快。

4.嚴重窒息:

兒童窒息多半由小豆、瓜子、紐扣等物嗆入或卡住氣管而引起。應先將阻塞氣道的東西清除,如拍打背部,然后再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急救。要爭取時間盡快做人工呼吸,如呼吸停止4分鐘以上,腦部就會遭受難以康復的損傷。口對鼻吹氣是有效而易做的,如果鼻部受傷或阻塞,應采用口對口法。如果是未滿10歲的兒童,心跳、呼吸均停止,應使其平直仰臥,用手掌根輕壓其胸骨下方,壓下胸骨2.5厘米~4厘米,任胸部升起,壓15次后,吹氣兩次。周而復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復。

5.車禍、高空墜落:

車禍、重物壓砸或高空墜落容易導致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對于因這些原因而受傷的兒童應非常小心,否則,很可能因救護不當而造成損傷加重。在懷疑出現脊柱損傷時,救助人員切莫馬上抱起傷者,而應按照以下步驟救助:若有傷口,應緊急包扎,不能輕易翻動受傷者;如出現呼吸困難和昏迷者,要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救助人員在搶救傷者時,懷疑有脊柱骨折的,應按脊柱骨折傷處理。千萬不要對傷者任意翻身和扭曲身體。一人托抱式的搬運,或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搬腿的搬運方式,都是嚴禁使用的。

6.穿透傷、離斷傷:

銳器插入體內后,可能刺破局部的血管、神經和肌肉,而這時銳器正好嵌在傷口內,如將銳器拔掉,則創口立即暴露而出血不止,嚴重者可很快出現失血性休克,也移引起感染。正確的處理是:先將紗布、棉墊安置于銳器兩側,盡量使銳器不能搖動,然后可用繃帶繞肢體將棉墊包扎固定,盡快運輸傷員到醫院。

手指等斷離的時候,要把離斷的肢體用潔凈物品如手帕、毛巾等包好,外裹塑料袋或裝入干凈的瓶中,迅速運送至醫院。可將裝有離斷肢體的塑料袋或瓶子放入裝有冰塊的容器中,無冰塊可用冰棍代替。不要將離斷肢體放入水中,這樣會影響肢體再植的成活率。

警惕威脅寶寶的家居布置

1.浴缸、洗衣機:浴缸里的水深雖然只有10厘米,但也足以使小嬰兒溺斃。因此,在不洗澡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浴缸里沒有水,最好隨手關上浴室的門。

2.樓梯:最好在樓梯處裝上安全欄桿,防止小嬰兒攀爬滾落。

3.床鋪、沙發椅:如讓孩子在沙發或床上睡覺,記得一定不要只留下他單獨一人。

4.插座: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觸電的危險。現在市面上有賣安全插座和插座擋板,有BB的家庭可考慮更換。

5.門、窗:手指被門夾住是嬰幼兒的常見事故之一,在開關門時必須先確認孩子的方位。

6.廚房:廚房里的器具樣樣都危險,在孩子未滿3歲以前,應盡量避免讓孩子進入廚房,更不可帶著孩子炒菜、做家務。

7.陽臺:跌落事故很容易導致孩童死亡,因此最好在陽臺門口加上圍欄,使孩子無法單獨通過。絕對不可在陽臺上堆放可以墊腳的東西。

8.桌子:桌子尖銳的角很容易碰傷孩子,建議把家里有角的東西套起來。此外,別在桌上鋪桌布,因為孩子想拿到桌子上的東西時,會去拉桌布,這樣就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熱食燙傷。

9.嬰兒車:哪怕坐在嬰兒車里,只要不系好安全帶,他(她)也許就會蹬蹬腿、站起來。因此,讓BB坐嬰兒車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10.自行車:別用自行車帶孩子,因為他們容易在自行車行駛途中將小腳伸進輪子里。此外,萬一發生翻車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編輯:芯蕊

沒有外傷不表示沒有內傷,發現不妥應立刻送醫院救治,請醫生檢查處理。

兒童常見傷急救知識

專家指導

1.燒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以火焰燒傷和熱水、熱油等熱液燙傷最為多見。許多病人在受傷之后直接在創面上涂抹香油、醬油、黃醬、牙膏等,但這些日用品并無任何治療燒燙傷的作用。發生燒燙傷后,應用自來水沖洗。沖洗越早越好,可持續10~20分鐘左右。當遇到各種化學燒傷,傷及眼睛、食道等處時,在現場要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決不可等去到醫院再處理。

2.中毒:

應先盡快找出中毒原因,必要時保留中毒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藥物吃到胃里,還未到達腸道的可以采取以下催吐方法: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誘發嘔吐,以清除胃內毒物。如果是生物堿或重金屬中毒,可飲茶。如果是腐蝕性毒物中毒,首先應保護胃黏膜,可喝牛奶、豆漿或雞蛋清。如果是堿性藥物中毒,可及時用食醋加水沖淡服下,或用橘子汁等酸性物質進行中和。

3.溺水

將溺水者救至岸上后,應迅速檢查溺水者的身體情況,并立即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和嘔吐物,然后再進行控水處理。最簡便的方法是: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的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后再按壓其腹背部。

對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應在控水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者將手掌置于胸骨中段進行心臟按壓,下壓要慢,放松時要快。

4.嚴重窒息:

兒童窒息多半由小豆、瓜子、紐扣等物嗆入或卡住氣管而引起。應先將阻塞氣道的東西清除,如拍打背部,然后再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急救。要爭取時間盡快做人工呼吸,如呼吸停止4分鐘以上,腦部就會遭受難以康復的損傷。口對鼻吹氣是有效而易做的,如果鼻部受傷或阻塞,應采用口對口法。如果是未滿10歲的兒童,心跳、呼吸均停止,應使其平直仰臥,用手掌根輕壓其胸骨下方,壓下胸骨2.5厘米~4厘米,任胸部升起,壓15次后,吹氣兩次。周而復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復。

5.車禍、高空墜落:

車禍、重物壓砸或高空墜落容易導致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對于因這些原因而受傷的兒童應非常小心,否則,很可能因救護不當而造成損傷加重。在懷疑出現脊柱損傷時,救助人員切莫馬上抱起傷者,而應按照以下步驟救助:若有傷口,應緊急包扎,不能輕易翻動受傷者;如出現呼吸困難和昏迷者,要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救助人員在搶救傷者時,懷疑有脊柱骨折的,應按脊柱骨折傷處理。千萬不要對傷者任意翻身和扭曲身體。一人托抱式的搬運,或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搬腿的搬運方式,都是嚴禁使用的。

6.穿透傷、離斷傷:

銳器插入體內后,可能刺破局部的血管、神經和肌肉,而這時銳器正好嵌在傷口內,如將銳器拔掉,則創口立即暴露而出血不止,嚴重者可很快出現失血性休克,也移引起感染。正確的處理是:先將紗布、棉墊安置于銳器兩側,盡量使銳器不能搖動,然后可用繃帶繞肢體將棉墊包扎固定,盡快運輸傷員到醫院。

手指等斷離的時候,要把離斷的肢體用潔凈物品如手帕、毛巾等包好,外裹塑料袋或裝入干凈的瓶中,迅速運送至醫院。可將裝有離斷肢體的塑料袋或瓶子放入裝有冰塊的容器中,無冰塊可用冰棍代替。不要將離斷肢體放入水中,這樣會影響肢體再植的成活率。

警惕威脅寶寶的家居布置

1.浴缸、洗衣機:浴缸里的水深雖然只有10厘米,但也足以使小嬰兒溺斃。因此,在不洗澡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浴缸里沒有水,最好隨手關上浴室的門。

2.樓梯:最好在樓梯處裝上安全欄桿,防止小嬰兒攀爬滾落。

3.床鋪、沙發椅:如讓孩子在沙發或床上睡覺,記得一定不要只留下他單獨一人。

4.插座: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觸電的危險。現在市面上有賣安全插座和插座擋板,有BB的家庭可考慮更換。

5.門、窗:手指被門夾住是嬰幼兒的常見事故之一,在開關門時必須先確認孩子的方位。

6.廚房:廚房里的器具樣樣都危險,在孩子未滿3歲以前,應盡量避免讓孩子進入廚房,更不可帶著孩子炒菜、做家務。

7.陽臺:跌落事故很容易導致孩童死亡,因此最好在陽臺門口加上圍欄,使孩子無法單獨通過。絕對不可在陽臺上堆放可以墊腳的東西。

8.桌子:桌子尖銳的角很容易碰傷孩子,建議把家里有角的東西套起來。此外,別在桌上鋪桌布,因為孩子想拿到桌子上的東西時,會去拉桌布,這樣就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熱食燙傷。

9.嬰兒車:哪怕坐在嬰兒車里,只要不系好安全帶,他(她)也許就會蹬蹬腿、站起來。因此,讓BB坐嬰兒車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10.自行車:別用自行車帶孩子,因為他們容易在自行車行駛途中將小腳伸進輪子里。此外,萬一發生翻車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編輯:芯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