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性活潑好動, 并且常常不注意或不懂得自我保護。 面對孩子可能遇到的危險, 父母在擔心、勸告之余, 最好能掌握一些急救處理方法, 以免孩子運動、玩耍時發生緊急情況而束手無策。
由于身體發育水平的限制, 加上游戲和好奇心等多種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 兒童遠比成年人容易受傷。 有資料顯示, 10歲以下兒童因摔倒而受傷的是其他年齡段人群的兩倍以上。 關節韌帶扭傷、關節脫位(即脫臼)以及骨折, 是孩子較為常見的三種運動損傷。 這些損傷引起的癥狀有相同之處, 如疼痛。 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
Advertisiment
分析:這種現象通常是關節韌帶扭傷。 常發生在身體摔下落倒時。 由于肢體扭轉著地, 使關節周圍連接不同骨骼的韌帶受到抻拉、擠壓而造成損傷,
Advertisiment
對策:對此的主要建議是休息及冷敷。 受傷關節應避免活動, 可用護踝、護膝、護腕等加以保護。 受傷后應先用冰塊或涼水進行"冷處理", 使血管收縮, 減少皮下出血和滲出, 從而減輕腫脹;同時也可用繃帶包扎壓迫扭傷部位, 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 也可幫助減輕腫脹。 待受傷情況較穩定后(即腫脹不再進一步發展后)再進行熱敷或外用活血化瘀藥物。 抬高患肢可促進血液回流, 有利于腫脹的消失。
注意:在騎自行車帶孩子的時候, 一定注意不要將孩子的腳別進車輪, 建議父母使用輪護網;不要踩圓棍、皮球等易跌倒的東西。 另外, 在家里的冰箱中不妨預備些冰塊,
Advertisiment
對策:這是比較典型的肘關節脫位。 身體其他關節脫位時也會有類似現象, 主要包括疼痛、腫脹、變形、關節活動出現明顯障礙等癥狀。 試圖活動受傷關節時, 常會感覺明顯疼痛, 肢體長度也發生改變, 與未受傷一側的肢體不等長。 關節復位需要專業手法, 而且關節脫位還可能伴有關節內骨折,
Advertisiment
注意:由于兒童韌帶力量較弱, 關節發育不完善, 所以大人不要用力拉拽孩子的手臂。 不建議自行復位或找人推拿, 應盡早送孩子到醫院診治。
常見情況三:濤濤今年上四年級了, 是學校小足球隊的前鋒, 平時小朋友們經常夸他球踢得好。 今天, 他要代嗝學校參加比賽了。 為了給集體爭得榮譽, 濤濤在球場上跑動非常積極, 嗝現得很勇猛。 當他正要帶球突破防線的時候, 對方的一名小隊員沖了過來, 濤濤聲一個躲閑不及, 向前撲倒在地。 當濤濤從地上坐起來的時候, 隊員和教練都圍了上來, 一看都嚇壞了。 只見他的右前臂變彎了, 還鼓了一個紫包。Advertisiment
分析:這很可能是Collet's骨折----一種橈骨下端骨折。 由于人體骨骼的結構特點以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 在幾個部位容易發生骨折, 如橈內下端、肱骨下端、脛骨中上端和股骨頸等。 四肢股折后常突然引起明顯的成角、旋轉等畸形, 還會引起比韌帶損作更為劇烈的疼痛, 自管破裂出血會形成皮下淤斑。 當有多處骨折或者折斷的骨頭損傷內肘或大血管時, 可能導致孩子失去知覺, 甚至休克。
對策:先對上肢進行固定, 然后自行帶孩子去醫院。 對于肘關節以下的前臂骨折, 可將傷肢曲肘擺放, 貼靠于胸前, 用一塊從肘關節至手掌長度的夾板將其托住包扎, 縣吊于胸前。
這里再介紹幾種常見骨折的固定方法肘關節以上的上臂骨折:固定用的夾板長度應從肩頭到肘關節, 包扎后后再把上胸前。如果一時找不到固定材料,也可把上臂用皮帶或布帶與前胸捆在一起,并將傷肢這一側的衣襟剪一個小洞,把衣襟向上反折,兜住傷臂后,扣在第一或第二顆紐扣上固定。
大腿骨折:可用一塊相當于從足跟到腋下長度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膝蓋后稍墊衣服,再用布帶將傷肢和夾板一起捆緊夾板。布帶等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木板、樹枝、竹竿、木棍、紙板、雨傘、腰帶、衣服等均可。如果實在沒有適當的材料,也可將兩腿包在一起,利用未傷的腿來固定傷腿。
小腿骨折:固定方法與大腿類似,只不過夾板的長度只需從膝關節以上到足部即可。提醒注意的是,腿部發生骨折的孩子,如果您只能自行將其送往醫院,則應先設法將患肢固定,以免運送過程中由于斷骨的活動使傷勢加重。
脊椎骨折:當孩子可能有頸椎、胸椎骨折時,不要試圖自行搬動其身體,若一個人將孩子抱起移動,可能會使斷骨損傷脊髓。搬動時應由3--4人共同輕輕托起傷者,保持其脊柱呈水平位,輕放于硬板擔架或床板上。旁人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人員到來的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受傷嚴重,昏迷不醒或休克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以保證孩子的生命。
注意:人體在應激狀態下會引起體內某些激素和神經遞質水平的變化,所以在剛受傷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很疼。另外,有時會發生骨裂或不完全骨折,尤其兒童的骨骼韌性較大,會發生"青枝骨折"就像撅一根春天的青樹枝,樹枝折了,一部分還連著,這時外觀上可能看不出什么異常。如系以上情況或難以確定是否骨折時,應到醫院確診,以免延誤治療。
有開放性骨折(即斷骨刺穿了皮膚)而傷口血流不止時,可用干凈的布壓迫傷口止血,但不要將突出傷口外的斷骨塞回傷口內以免感染。
在固定中應注意是,如果固定完以后發現肢端蒼白、青紫、肢體發涼、麻木或疼痛時,說明血液循環不良,很可能是包扎過緊所致。應適當放松或重新固定,否則肢體可能因嚴重缺血而不得不截肢。
一些關于兒童骨折的特點以及康復的小知識:
●兒童骨折的愈合一般比成人迅速,因為孩子的骨骼周圍裹著一層厚厚的骨膜,有助于快速修復斷骨,這層骨膜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變薄。
●兒童的股骨(大腿骨)骨折愈合需4--6周,而成人需20周,嬰兒只需2周。
●兒童骨骼修復能力很強,骨折很少需要手術治療,大多只需石膏固定。
●孩子骨折發生后一年內,家長應不時帶孩子去醫院復查,以確保斷骨復位正確,愈合良好。
●孩子總骨量中近一半是在10歲前積累起來的,因此,萬一發生骨折,一定要多給孩子補充含鈣多的食品,以促進骨骼愈合。
談了這么多,不知能否對您有點幫助,最后總結一下,急救包括這樣幾步:
關鍵的第一步--大致判斷一下孩子發生的是何種損傷。
關鍵的第二步--明確急救方法,判斷有何條件進行急救。
關鍵的第三步--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急救,尤其要保證孩子的生命,并保證不再加重損傷。
明智的第四步--現場急救后立即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相信您一定能夠有能力處理好不同情況,維護好您和寶寶的健康。
包扎后后再把上胸前。如果一時找不到固定材料,也可把上臂用皮帶或布帶與前胸捆在一起,并將傷肢這一側的衣襟剪一個小洞,把衣襟向上反折,兜住傷臂后,扣在第一或第二顆紐扣上固定。大腿骨折:可用一塊相當于從足跟到腋下長度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膝蓋后稍墊衣服,再用布帶將傷肢和夾板一起捆緊夾板。布帶等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木板、樹枝、竹竿、木棍、紙板、雨傘、腰帶、衣服等均可。如果實在沒有適當的材料,也可將兩腿包在一起,利用未傷的腿來固定傷腿。
小腿骨折:固定方法與大腿類似,只不過夾板的長度只需從膝關節以上到足部即可。提醒注意的是,腿部發生骨折的孩子,如果您只能自行將其送往醫院,則應先設法將患肢固定,以免運送過程中由于斷骨的活動使傷勢加重。
脊椎骨折:當孩子可能有頸椎、胸椎骨折時,不要試圖自行搬動其身體,若一個人將孩子抱起移動,可能會使斷骨損傷脊髓。搬動時應由3--4人共同輕輕托起傷者,保持其脊柱呈水平位,輕放于硬板擔架或床板上。旁人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人員到來的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受傷嚴重,昏迷不醒或休克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以保證孩子的生命。
注意:人體在應激狀態下會引起體內某些激素和神經遞質水平的變化,所以在剛受傷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很疼。另外,有時會發生骨裂或不完全骨折,尤其兒童的骨骼韌性較大,會發生"青枝骨折"就像撅一根春天的青樹枝,樹枝折了,一部分還連著,這時外觀上可能看不出什么異常。如系以上情況或難以確定是否骨折時,應到醫院確診,以免延誤治療。
有開放性骨折(即斷骨刺穿了皮膚)而傷口血流不止時,可用干凈的布壓迫傷口止血,但不要將突出傷口外的斷骨塞回傷口內以免感染。
在固定中應注意是,如果固定完以后發現肢端蒼白、青紫、肢體發涼、麻木或疼痛時,說明血液循環不良,很可能是包扎過緊所致。應適當放松或重新固定,否則肢體可能因嚴重缺血而不得不截肢。
一些關于兒童骨折的特點以及康復的小知識:
●兒童骨折的愈合一般比成人迅速,因為孩子的骨骼周圍裹著一層厚厚的骨膜,有助于快速修復斷骨,這層骨膜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變薄。
●兒童的股骨(大腿骨)骨折愈合需4--6周,而成人需20周,嬰兒只需2周。
●兒童骨骼修復能力很強,骨折很少需要手術治療,大多只需石膏固定。
●孩子骨折發生后一年內,家長應不時帶孩子去醫院復查,以確保斷骨復位正確,愈合良好。
●孩子總骨量中近一半是在10歲前積累起來的,因此,萬一發生骨折,一定要多給孩子補充含鈣多的食品,以促進骨骼愈合。
談了這么多,不知能否對您有點幫助,最后總結一下,急救包括這樣幾步:
關鍵的第一步--大致判斷一下孩子發生的是何種損傷。
關鍵的第二步--明確急救方法,判斷有何條件進行急救。
關鍵的第三步--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急救,尤其要保證孩子的生命,并保證不再加重損傷。
明智的第四步--現場急救后立即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相信您一定能夠有能力處理好不同情況,維護好您和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