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排便規律及便秘用藥

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 而上課時間不能隨時排便, 於是憋住大便, 導致便秘。 有意識地抑制排便可使排便刺激消失, 糞便因此變幹, 排便痛苦, 這種情況又可進一步抑制排便。

瞭解不同年齡孩子的排便規律

不同的年齡, 每天排便的次數是不一樣的。 嬰兒(小於1周歲)每天大便次數一般為2~5次, 母乳餵養兒大便次數要多一些;1歲以後, 大便次數逐漸減到每天1次。 由於個體差異, 有的人一天解大便1~3次或兩天解1次大便, 只要糞便性狀正常, 解便時不伴任何痛苦, 都屬於正常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 3歲以上的兒童在幼稚園裡需要單獨入廁,

Advertisiment
由於遠離熟悉的家, 對陌生的環境可能會感到焦慮不安, 不能習慣那裡的廁所而導致排便不暢。 此時, 父母要及時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特別是要告訴孩子, 若在上課期間想解大便, 大膽舉手向老師彙報, 不要忍便。

別急著對寶寶用藥

便秘患兒往往排便次數減少, 糞便乾燥、堅硬, 且排便困難和肛門疼痛。 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 而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 糞便停留於腸道內過久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症狀, 如神疲乏力、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等。 長期攝食不足, 可發生營養不良, 進一步加重便秘, 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疾病導致的便秘。 臨床上, 可以通過胃腸X線鋇劑造影、肌電圖、X線排糞造影、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等做相關檢查得以確診。

Advertisiment

治療單純性便秘的根本應放在改善飲食內容, 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穀物、蔬菜等), 少吃生冷食物, 多喝些米湯、菜湯。 同時, 養成排便習慣, 藥物治療只在必要時才用。 家長對患兒便秘進行過多干預, 經常使用潤滑劑、導瀉劑、手指擴肛或灌腸, 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減弱, 以致雖有糞塊充脹, 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衝動而致便秘。

嬰兒可從3個月大以後開始訓練排大便習慣, 特別是讓孩子形成早晨起床後解大便的習慣, 不要隨意改動時間。 如果大便幹硬不易排出, 可給孩子使用開塞露或甘油栓, 暫時緩解症狀。 因為容易形成依賴性,

Advertisiment
並不利於孩子建立排便反射, 所以不能常用這個方法。

家長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屎尿上身或尿床事件出現時, 不要怒斥責駡, 儘量溫和地引導寶寶應對屎尿之急, 消除羞愧與緊張情緒。 因為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 均可造成結腸蠕動失常或痙攣性收縮, 引起便秘。

簡便方法治便秘

在醫生的指導下, 必要時可採用下列幾種簡便方法:

開塞露 將開塞露注入小兒肛門, 可以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小指通便 家長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石蠟油或凡士林, 插入肛門通便(動作需溫柔)。

按摩法 家長用手掌按摩寶寶的腹部, 以肚臍為中心, 由左向右, 順時針推揉按摩。 每天1次, 每次20分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