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 有段時間, 我在一所學校教中文。 一天, 我叫孩子們畫一幅關於媽媽的畫。 畫收上來後, 我震驚了。 10多個孩子的畫裡, 有一大半內容是媽媽在做家務, 有的孩子還在旁邊配上一句話:媽媽總是很忙;我討厭媽媽這樣。
我想起了自己。 我當了4年的全職媽媽, 學生家長的狀態也是我當時的常態。 那時, 總覺得有忙不完的事, 洗衣服, 打掃衛生, 每天要有幾個小時帶孩子在戶外玩……常常忙得連喘一口氣的機會都沒有。
那天, 孩子們的畫讓我反思了很久, 從那以後, 我花在家務上的時間少了很多, 做飯太麻煩,
Advertisiment
有了孩子以後, 媽媽們仿佛進入一種戰鬥模式, 一刻不停地操勞著, 但是, 你的所有操勞, 對自己, 對孩子, 對家庭來說, 是有意義的嗎?
我的朋友卡羅是一位單親媽媽, 她獨自撫養一對12歲和10歲的兒女。 每週六下午, 兒子學畫, 女兒練琴, 她自己卻輕鬆地牽著狗出門。 我問她:“很多父母在孩子學東西時, 會陪在旁邊, 你為什麼從不參與呢?”她回答:“我對畫畫和鋼琴完全不懂, 也沒有興趣去學, 不如放手讓孩子們盡情自由揮灑, 我也趁機放鬆一下。 ”“那你怎麼督促和輔導他們?”她笑了:“我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自律,
Advertisiment
卡羅覺得, 有些事情, 量力而為就行了, 有的事情, 卻是值得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的。 在她的育兒過程中, 她一直努力提高親子品質。 她一個星期買一次菜, 洗一次衣服, 搞一次衛生, 然而, 她會花整個週末的時間陪孩子做一個手工。 她一直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懂得自我控制, 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她說, 剛開始時很辛苦, 比如吃飯, 如果喂他們, 15分鐘就完成了, 可她會花半個小時等著他們吃完, 再花半小時去收拾那一片狼藉。 比如孩子要看電視, 如果說聲Yes, 到了約定時間再去關掉, 那會省很多事, 可是她沒有這麼做, 她給孩子們一個星期6小時看電視的時間,
Advertisiment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 媽媽的情緒幾乎決定了孩子所有的心情。 然而,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裡, 越是操勞, 情緒越差, 情緒越差, 越覺得事情多。 而且, 這份壞心情會影響到孩子, 產生可怕的負面影響。
所以, 我們需要規劃每天的工作, 提高做事的效率, 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 就像卡羅, 在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自控能力等事情上, 或許一開始會付出更多的辛勞, 但是, 她是一步步有所收效的, 這比起漫無目的的操勞有意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