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

文明禮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 也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尺規, 兒童文明禮儀教育的養成包括多個方面, 簡單的說就是叫孩子如何做人。

那麼, 小學生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我認為, 在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前提下認真學習, 貫徹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小學生守則》是非常重要的, 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兒童禮儀養成需要終身教育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早期的社會化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繼續社會化是在成年期;再社會化是指工作以後。

Advertisiment
從自然人過渡到符合社會規範的社會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教育, 因為禮儀養成教育是人的社會化必要手段。

因此, 在20世紀60年代有學者提出終身教育。 目前, 學界普遍認為禮儀養成教育的對象應當是中、小學生, 甚至是學齡前兒童, 而不是大學生。 從理論上講, 這沒有錯。 根據人的社會化歷程, 人們確實應當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成人以後學習文明禮儀行為背後深層的道理, 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進而學習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 順利實現向社會化的轉變。 而實際情況卻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基礎階段學校教育的忽略, 當今的大學生不懂基本的文明禮儀, 處處出現行為失範現象。 這就意味著大學生需要繼續社會化,

Advertisiment
需要養成教育, 不斷強化文明行為的訓練, 以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形成健全的人格, 適應社會的需要。

建立一日常規, 進行系列化教育

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 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 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 所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 我們以班級為單位, 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 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 這些常規主要由教師、保育員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制定, 因為是孩子們制定的, 所以他們也更會遵守。 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 應遵守的一些規則, 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

Advertisiment
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 飯後會收拾餐具, 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同時, 我們還制定了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方案, 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 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等, 並可以結合到各科教學活動中。 以“三八”節的愛媽媽教育活動為例, 語言課中的兒歌《我是媽媽的小幫手》;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遊戲《我幫媽媽拎菜》;美術活動《獻給媽媽的禮物》等等。 “愛媽媽”的教育活動不僅在時間上保證了系列化, 在教育內容上也保證了系列化, 教育主題和教育內容相互呼應, 整體配合, 形成了幼稚園德育工作中的合力, 不僅培養了幼兒良好品德,

Advertisiment
還能調動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我園在開展系列化教育活動之後, 家長們說:“孩子變懂事了, 經常幫助我做一些家務。  

從“坐、立、行”起步,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在學校裡學習、活動, 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為動作。 雖然每個學生的行為動作都不一樣, 但是“坐、立、行”的姿勢總有個規範。 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 要通過長期的訓練, 逐步使之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其實, 一個人“坐、立、行”的姿態很重要, 它不僅反映了人的教養、氣質, 而且直接影響著別人對這個人的評價與看法。 當然, 對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 培養文明的禮儀 

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

Advertisiment
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 文明禮貌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 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小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應當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稱呼, 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節做起, 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 這也是社會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從勤學好問, 熱愛勞動抓起, 培養現代人應有的基本品性

勤學好問, 熱愛勞動, 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也是人類發展的基本前提。 小學生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起, 就應該讓他們深深地懂得, 人的進步與發展靠的是勤學好問、熱愛勞動。 讀一篇課文,就應該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讀;抄寫詞語,就應該強調,一筆一劃把字寫好;掃地,就要掃得乾乾淨淨;排課桌,就應該排得整整齊齊。這就是習慣,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家鄉開始,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懷 

小學生對愛國主義這個概念還很難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堅持低起點、重實際的做法。首先,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在學校,要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同學,尊重和理解老師;在家裡,要尊老愛幼,關心鄰里。還要引導學生懂得愛護班級、愛護學校這個集體。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之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既然集體為個人的成長創造了條件,那麼個人作為集體的一員,就應當為集體出力、爭光。再進一步,就應該引導學生瞭解自己家鄉的歷史、人文、風俗和家鄉面貌的日新月異,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與關心,並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將來要為建設家鄉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種子。這些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能接受和體會的。我們應當從這些“小處”著眼,萌發起同學們高尚的愛國情懷,並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理想和信念。 

總之,公民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緊密結合的,從小學生開始就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構建和諧校園,陽光校園的良好開端,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吧!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開遍祖國大地吧! 

讀一篇課文,就應該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讀;抄寫詞語,就應該強調,一筆一劃把字寫好;掃地,就要掃得乾乾淨淨;排課桌,就應該排得整整齊齊。這就是習慣,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家鄉開始,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懷 

小學生對愛國主義這個概念還很難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堅持低起點、重實際的做法。首先,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在學校,要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同學,尊重和理解老師;在家裡,要尊老愛幼,關心鄰里。還要引導學生懂得愛護班級、愛護學校這個集體。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之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既然集體為個人的成長創造了條件,那麼個人作為集體的一員,就應當為集體出力、爭光。再進一步,就應該引導學生瞭解自己家鄉的歷史、人文、風俗和家鄉面貌的日新月異,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與關心,並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將來要為建設家鄉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種子。這些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能接受和體會的。我們應當從這些“小處”著眼,萌發起同學們高尚的愛國情懷,並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理想和信念。 

總之,公民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緊密結合的,從小學生開始就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構建和諧校園,陽光校園的良好開端,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吧!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開遍祖國大地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