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早教別揠苗助長

趙蓓說, 兒童早期(6歲以前)的發展是全面的。 保障兒童健康的身體發育和心智成長所需要的很多條件都可以視為兒童早期接受的教育, 如家庭環境、養育方式、父母性格、生活態度等, 都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

寶寶的早教要順其自然

很多家長的誤區是, 早期教育就是給孩子報上各種學習班, 安排孩子學習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如英語、鋼琴、繪畫等。 對於3歲前的嬰幼兒早教, 很多家長也認為是帶孩子去上課, 學點什麼。 其實, 學齡前, 特別是3歲前, 兒童大腦還處於發育關鍵期, 最需要自然、寬鬆的環境以豐富感知和自由探索,

Advertisiment
建立起對世界的好奇與信任。 過度的知識灌輸、記憶背誦, 往往抑制了孩子的感知、探索能力和興趣, 過早地奠定了固定的思維模式, 喪失了主動性, 是不利於後期的學習能力發展的。 將小學階段的課程提前拿到幼稚園大班或學前班學習, 更是弊多利少。

家長的另一個誤區是, 有的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去上了早教班就是完成了任務, 甚至盲目跟風攀比, 花了錢、花了時間也就心安理得, 效果很少思考。

專家提醒, 對兒童早教效果的好壞, 父母如何做很重要。 首先, 父母應給與孩子最大的關愛, 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僅需要吃飽穿暖, 還需要父母的陪伴與關注。 孩子還不懂得危險, 父母應當創造環境,

Advertisiment
保障安全, 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犯了錯誤, 應當把孩子做的事與孩子本身區分開來。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應當完全接納孩子的所有方面, 順應他的個性, 不輕易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作比較。 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 關鍵是以恰當的方式與之互動, 讓孩子以自己感到舒適、適宜的方式成長。

專家提醒, 父母要掌握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 關注孩子發育的敏感期。 出生後是視覺、聽覺發育的敏感期, 7—10個月是爬行的敏感期, 10—12個月是站立、行走的敏感期, 1歲以內是對母親依戀情感的敏感期, 1—3歲是模仿能力、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2歲半是產生秩序感的敏感期。 在孩子所處的每個發育敏感期中, 都應該為孩子提供相應的適宜條件,

Advertisiment
促進該項能力的發展, 也不要在孩子沒有達到相應成熟度的時候強行提前訓練。

小編總結:對於寶寶早期教育, 父母還要懂得應該做的是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環境條件和機會。 孩子自身具有發育的潛能和動力, 到了一定時間, 只要環境條件適宜, 該項能力自然會體現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