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早期的記憶是怎樣發展的

根據資訊理論的觀點, 如果把人腦比作一台高效能的電腦的話, 那麼, 記憶就是一個資訊輸入、編碼、儲存、檢索和提取的過程。 與嬰兒時期比, 幼兒的資訊儲存的容量相應增大, 對資訊的接收和編碼方式也在不斷改進, 記憶的策略初步形成。

幼兒時期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 凡是讓孩子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就容易記住, 對孩子來說, 有目的地去記憶某些東西還很困難。 幼兒晚期, 孩子有意識的記憶和追憶的能力才逐漸發展起來。 有意識的記憶最初是被動的, 是家長提出要求記什麼。

Advertisiment
而後孩子才能主動確定目標, 進行記憶。 孩子的經驗、記憶的動機和對記憶物件的興趣都會影響記憶的效果。 比如, 孩子對情節和自己生活經歷相近的故事記得比較牢固, 對哪天去動物園決不會搞錯, 對喜歡的歌曲很快就能學會。

幼兒時期, 形象記憶優於語詞記憶。 孩子對於能看見圖像的具體物體記得較好, 對於不熟悉的物體名稱, 記得比較差。 不過語詞記憶的發展速率要高於形象記憶。 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不是絕然分開的, 形象和詞都不是單獨在兒童的記憶中起作用。 在形象記憶中, 詞在其中也起著標誌和組織記憶形象的作用。 在語詞記憶中, 詞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也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記憶策略是人們為了有效完成記憶任務而採取的方法或手段。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5歲以前的兒童還不具有什麼記憶策略, 5~7歲處於過渡階段, 10歲以後記憶策略逐步穩定發展起來。 因此, 學齡前的幼兒基本上不會採用歸類(動物:貓、狗、牛, 植物:花、草、樹)、情境聯繫(滑梯、玩具——幼稚園, 蛋糕、禮物——生日)等方法幫助自己記憶。 但是, 訓練和家長的提示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