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兒童到了7歲左右, 智力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
以兒童出現了內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恆前提的、有邏輯結構的動作為標誌, 兒童智力進入運算階段, 首先是具體運算階段。
說運算是具體的運算意指兒童的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 有些問題在具體事物幫助下可以順利獲得解決。
皮亞傑舉了這樣的例子:愛迪絲的頭髮比蘇珊淡些, 愛迪絲的頭髮比莉莎黑些, 問兒童:"三個中誰的頭髮最黑"。 這個問題如是以語言的形式出現,
Advertisiment
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智慧發展的最重要表現是獲得了守恆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守恆性包括有品質守恆、重量守性、對應量守恆、面積守恆、體積守恆、長度守恆等等。 具體運算階段兒童並不是同時獲得這些守恆的, 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先是在7-8歲獲得品質守恆概念, 之後是重量守恆(9-10歲)、體積守恆(11-12歲)。 皮亞傑確定品質守恆概念達到時作為兒童具體運算階段的開始,
Advertisiment
下面具體介紹幾種典型的守恆實驗:
1、 液體品質守恆 把液體從一個高而窄的杯倒向矮而寬的杯中, 或從大杯倒向兩小杯中。 問兒童大杯和 小杯中的液體是否一樣多?或高窄杯和矮寬杯中的液體是否一樣多?用以觀察兒童理解長5高=寬5矮這一相逆補充關係的水準。 (圖1)
2、 對應量守恆 如上圖所示, 杯子與雞蛋是對應的關係, 八個杯子旁放著8個雞蛋。 兒童知道杯子 和雞蛋的數目相等。 但破壞這種知覺對應而把杯子或蛋堆在一起時,
Advertisiment
3、 重量守恆先把兩個大小、形狀、重量相同的泥球給兒童看, 然後其中一個作成香腸狀, 問 兒童;大小、重量是否相同?(圖3)
4、 長度守恆兩根等長的棍子, 先兩頭並齊放置, 讓兒童看過之後, 改成平行但不並齊放置 問兒童兩根棍子是否等長?(圖4)
5、 面積守恆 兩個等面積的紙板表草地, 有一隻牛在上面吃草。 草地上蓋有牛舍14間。 在一個 紙板上牛舍是建在一起的, 而在另一紙板上是散居的。 問兒童, 分別在兩塊草地的兩頭牛是否可以吃到一樣多的草
6、 積守恆 把一張紙片假定為湖, 上面的不同大小的方形是小島, 要求兒童在這些不同面積的小島中建築體積相同的房子。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所獲得的智慧成就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可逆性(互反可逆性)形成的基礎上, 借助傳遞性, 夠按照事物的某種性質如長短、大小、出現的時間先後進行順序排列。 例如給孩子一組棍子, 長度(從長到短為A、B、C、D……)相差不大。 兒童會用系統的方法, 先挑出其中最長的, 然後依次挑出剩餘棍子中最長的, 逐步將棍子正確地順序排列(這種順序排列是一種運算能力), 即A>B>C>D……。 當然孩子不會使用代數符號表示他的思維, 但其能力實質是這樣的。
2、 產生了類的認識, 獲得了分類和包括的智慧動作。 分類是按照某種性質來挑選事物, 例如他們知道麻雀(用A表示)少於鳥(用B表示), 鳥少於動物(C), 動物少於生物(D),這即是一種分類包括能力,也是一種運算能力,即A(麻雀)B(鳥) C(動物) D(生物)。
3、 把不同類的事物(互補的或非互補的)進行序列的對應。簡單的對應形式為一一對應。例如給學生編號,一個學生對應于一個號,一個號也只能對應于一個學生,這便是一一對應。較複雜的對應有二重對應和多重對應。二重對應的例子,如一群人可以按膚色而且按國籍分類,每個人就有雙重對應。
有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現:一個6歲的孩子(前運算階段)和一個8歲的孩子(具體運算階段)一起靠牆坐在一個有四面牆的房間裡,牆的四面分別掛在區別明顯的不同圖案,(A、B、C、D)(見下圖),同時這些圖案被分別完整地拍攝下來製成四張照片(a.b.c.d)。讓兩個兒童先認真看看四面牆的圖案,然後坐好,將四張照片顯示在孩子面前,向兩個兒童,那一張照片顯示的是你所靠坐牆對面的圖案?兩位孩子都困難地正確地答出(a)。這時繼續問孩子;假設你靠坐在那面牆坐,這四張照片中的那一張將顯示你所靠坐牆(實際沒有靠坐在那面牆、乃假設)對面的圖案?6歲的前運算階段兒童仍然答的是他實際靠坐牆對面的圖案 片(a),而8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指出了正確的圖案照片(c)。為了使6歲的男孩對問題理解無誤,研究者讓8歲男孩坐到對面去,再問6歲孩子;8歲孩子對面的牆的圖案照片是哪一張?6歲孩子仍然選了他自己靠坐牆對面的照片(a)。
概括起來,進入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獲得了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包括思維的可逆性與守恆性;分類、順序排列及對應能力,數的概念在運算水準上掌握(這使空間和時間的測量活動成為可能);自我中心觀削弱等。
動物少於生物(D),這即是一種分類包括能力,也是一種運算能力,即A(麻雀)B(鳥) C(動物) D(生物)。3、 把不同類的事物(互補的或非互補的)進行序列的對應。簡單的對應形式為一一對應。例如給學生編號,一個學生對應于一個號,一個號也只能對應于一個學生,這便是一一對應。較複雜的對應有二重對應和多重對應。二重對應的例子,如一群人可以按膚色而且按國籍分類,每個人就有雙重對應。
有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現:一個6歲的孩子(前運算階段)和一個8歲的孩子(具體運算階段)一起靠牆坐在一個有四面牆的房間裡,牆的四面分別掛在區別明顯的不同圖案,(A、B、C、D)(見下圖),同時這些圖案被分別完整地拍攝下來製成四張照片(a.b.c.d)。讓兩個兒童先認真看看四面牆的圖案,然後坐好,將四張照片顯示在孩子面前,向兩個兒童,那一張照片顯示的是你所靠坐牆對面的圖案?兩位孩子都困難地正確地答出(a)。這時繼續問孩子;假設你靠坐在那面牆坐,這四張照片中的那一張將顯示你所靠坐牆(實際沒有靠坐在那面牆、乃假設)對面的圖案?6歲的前運算階段兒童仍然答的是他實際靠坐牆對面的圖案 片(a),而8歲的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指出了正確的圖案照片(c)。為了使6歲的男孩對問題理解無誤,研究者讓8歲男孩坐到對面去,再問6歲孩子;8歲孩子對面的牆的圖案照片是哪一張?6歲孩子仍然選了他自己靠坐牆對面的照片(a)。
概括起來,進入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獲得了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包括思維的可逆性與守恆性;分類、順序排列及對應能力,數的概念在運算水準上掌握(這使空間和時間的測量活動成為可能);自我中心觀削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