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智力發展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智力的發展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皮亞傑把2歲以前的兒童歸入第一階段, 即感覺運動階段, 也就說嬰兒僅靠感覺和知覺動作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
兒童智力發展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左右)
自出生至2歲左右, 是智力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 在此階段的初期即新生兒時期, 嬰 兒所能做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反射性動作。 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感覺運動接觸, 即通過他加以客體的行動和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來認識世界。 也就是說嬰兒僅靠感覺和知覺動作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

Advertisiment
這一階段的嬰兒形成了動作格式的認知結構。 皮亞傑將感知運動階段根據不同特點再分為六個分階段。 從剛出生時嬰兒僅有的諸如吸吮、哭叫、視聽等反射性動作開始, 隨著大腦及機體的成熟, 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 到此階段結束時, 嬰兒漸漸形成了隨意有組織的活動。
下面簡介六個分階段:
1、 第一分階段(反射練習期, 出生~一月) 
嬰兒出生後以先天的無條件反射適應環境, 這些無條件反射是遺傳決定的, 主要有吸 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及哭叫、視聽等動作。 通過反復地練習, 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發展和協調, 發展與協調意味著同化與順應的作用。 皮亞傑詳細觀察了嬰兒吸吮動作的發展,
Advertisiment
發現吸吮反射動作的變化和發展。 例如母乳餵養的嬰兒, 如果又同時給予奶瓶餵養, 可以發現嬰兒吸吮橡皮乳☆禁☆頭時的口腔運動截然不同於吸吮母新乳☆禁☆頭的口腔運動。 由於吸吮橡皮乳☆禁☆頭較省力, 嬰兒會出現拒絕母乳餵養的現象, 或是吸母乳時較為煩躁。 在推廣母乳餵養過程應避免給嬰兒吸橡皮乳☆禁☆頭可能正是這一原因。 從中也可以看出嬰兒在適應環境中的智力增長:他願吸省力的奶瓶而不願吸費力的母乳。
2、 第二分階段(習慣動作和知覺形成時期1~41有)
在先天反射動作的基礎上, 通過機體的整合作用, 嬰兒漸將個別的動作聯結起來, 形 成一些新的習慣。 例如嬰兒偶然有了一個新動作,
Advertisiment
便一再重複。 如吸吮手指、手不斷抓握與放開、尋找聲源、用目光追隨運動的物體或人等等。 行為的重複和模式化表明動作正在同化作用中, 並開始形成動作的結構, 反射運動在向智慧行動過渡。 由於行為並沒有什麼目的, 只是由當前直接感性刺激來決定, 所以還不能算作智慧行動。 但是嬰兒在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過程中, 順應作用也已發生, 表現為動作不完全是簡單的反射動作。
3、 第三分階段(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 41月~9月)
從41月開始, 嬰兒在視覺與 抓握動作之間形成了協調, 以後兒童經常用手觸摸、擺弄周圍的物體, 這樣一來, 嬰兒的活動便不再限於主體本身, 而開始涉及對物體的影響, 物體受到影響後又反過來進一步引起主體對它的動作,
Advertisiment
這樣就通過動作與動作結果造成的影響使主體對客體發生了迴圈聯繫, 最後漸漸使動作(手段)與動作結果(目的)產生分化, 出現了為達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動作。 例如一個多彩的響鈴, 響鈴搖動發出聲響引起嬰兒目光尋找或追蹤。 這樣的活動重複數次後, 嬰兒就會主動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腳去踢掛在搖藍上的響鈴。 顯然可以看出, 嬰兒已從偶然地無目的搖動玩具過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復搖動玩具, 智慧動作開始萌芽。 但這一階段目的與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確。
4、 第四分階段(手段與目的分化協調期, 9~11、12)
這一時期又稱圖式之間協調期。 嬰兒動作目的與手段已經分化, 智慧動作出現。
Advertisiment
一些 動作格式(圖式)被當作目的, 另一些動作格式則被當做手段使用。 如兒童拉成人的手, 把手移向他自己夠不著的玩具方向, 或者要成人揭開蓋著玩具的布。 這表明兒童在作出這些動作之前已有取得物體(玩具)的意向。 隨著這類動作的增多, 兒童運用各動作格式之間的配合更加靈活, 並能運用不同的動作格式來對付遇到的新事物, 就象以後能運用概念來瞭解事物一樣, 嬰兒用抓、推、敲、打等多種動作來認識事物。 表現出對新的環境的適應。 兒童的行動開始符合智慧活動的要求。 不過這階段嬰兒只會運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動作格式, 還不會創造或發現新的動作順應世界。
5、 第五分階段(感知動作智慧時期, 12~18月)
這一時期的嬰兒,皮亞傑發現,能以一種試驗的方式發現新方法達到目的。當兒童偶 然地發現某一感興趣的動作結果時,他將不只是重複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複中作出一些改變,通過嘗試錯誤,第一次有目的地通過調節來解決新問題。例如嬰兒想得到放在床上枕頭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卻夠不著,想求助爸爸媽媽可又不在身邊,他繼續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頭,拉枕頭過程中帶動了玩具,於是嬰兒通過偶然地抓拉枕頭得到了玩具。以後嬰兒再看見放在枕頭上的玩具,就會熟練地先拉枕頭再取玩具。這是智慧動作的一大進步。但兒童不是自己想出這樣的辦法,他的發現是來源於偶然的動作中。
6、 第六分階段(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
這個時期兒童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之外,還能開始"想出"新方法, 即在頭腦中有"內部聯合"方式解決新問題,例如把兒童玩的鏈條放在火柴盒內,如果盒子打開不大,鏈條能看得見卻無法用手拿出,兒童於是便會把盒子翻來覆去看,或用手指伸進縫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進去,這時他便會停止動作,眼睛看著盒子,嘴巴一張一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後突然他用手拉開盒子口取得了鏈條。在這個動作中,兒童的一張一合的動作表明兒童在頭腦裡用內化了的動作模仿火柴盒被拉開的情形,只是他的表像能力還差,必須借助外部的動作來表示。這個拉開火柴盒的動作是兒童"想出來的"。當然兒童此前看過父母類似的動作,而正是這種運用表像模仿別人做過的行為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標誌著兒童智力已從感知運動階段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智慧的成長突出地表現在三方面:
(1)逐漸形成物體永久性(不是守恆)的意識,這與嬰兒語言及記憶的發展有關,物體永久性具體表現現在:當一個物體(如爸爸媽媽、玩具)在他面前時,嬰兒知道不這個人或物,而當這個物體不在眼前時,他能認識到此物儘管當前摸不著、看不見也聽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爸爸媽媽離開了,但嬰兒相信他們還會出現,被大人藏起的玩具還在什麼地方,翻開氊子,打開抽屜,還應可找到。這標誌著穩定性客體的認知格式已經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兒童形成母親永久性的意識較早,並與母嬰依戀有關。
(2)在穩定性客體永久性認知格式建立的同時,兒童的空間一時間組織也達到一定水準。因為兒童在尋找物體時,他必須在空間上定位來找到它。又由於這種定位總是遵循一定的順序發生的,故兒童又同時建構了時間的連續性。
(3)出現了因果性認識的萌芽,這與物體永久性意識的建立及空間一時間組織的水準密不可分。兒童最初的因果性認識產生於自己的動作與動作結果的分化,然後擴及客體之間的運動關係。當兒童能運用一系列協調的動作實現某個目的(如拉枕頭取玩具)時,就意味著因果性認識已經產生了。

12~18月)
這一時期的嬰兒,皮亞傑發現,能以一種試驗的方式發現新方法達到目的。當兒童偶 然地發現某一感興趣的動作結果時,他將不只是重複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複中作出一些改變,通過嘗試錯誤,第一次有目的地通過調節來解決新問題。例如嬰兒想得到放在床上枕頭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卻夠不著,想求助爸爸媽媽可又不在身邊,他繼續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頭,拉枕頭過程中帶動了玩具,於是嬰兒通過偶然地抓拉枕頭得到了玩具。以後嬰兒再看見放在枕頭上的玩具,就會熟練地先拉枕頭再取玩具。這是智慧動作的一大進步。但兒童不是自己想出這樣的辦法,他的發現是來源於偶然的動作中。
6、 第六分階段(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
這個時期兒童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之外,還能開始"想出"新方法, 即在頭腦中有"內部聯合"方式解決新問題,例如把兒童玩的鏈條放在火柴盒內,如果盒子打開不大,鏈條能看得見卻無法用手拿出,兒童於是便會把盒子翻來覆去看,或用手指伸進縫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進去,這時他便會停止動作,眼睛看著盒子,嘴巴一張一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後突然他用手拉開盒子口取得了鏈條。在這個動作中,兒童的一張一合的動作表明兒童在頭腦裡用內化了的動作模仿火柴盒被拉開的情形,只是他的表像能力還差,必須借助外部的動作來表示。這個拉開火柴盒的動作是兒童"想出來的"。當然兒童此前看過父母類似的動作,而正是這種運用表像模仿別人做過的行為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標誌著兒童智力已從感知運動階段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智慧的成長突出地表現在三方面:
(1)逐漸形成物體永久性(不是守恆)的意識,這與嬰兒語言及記憶的發展有關,物體永久性具體表現現在:當一個物體(如爸爸媽媽、玩具)在他面前時,嬰兒知道不這個人或物,而當這個物體不在眼前時,他能認識到此物儘管當前摸不著、看不見也聽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爸爸媽媽離開了,但嬰兒相信他們還會出現,被大人藏起的玩具還在什麼地方,翻開氊子,打開抽屜,還應可找到。這標誌著穩定性客體的認知格式已經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兒童形成母親永久性的意識較早,並與母嬰依戀有關。
(2)在穩定性客體永久性認知格式建立的同時,兒童的空間一時間組織也達到一定水準。因為兒童在尋找物體時,他必須在空間上定位來找到它。又由於這種定位總是遵循一定的順序發生的,故兒童又同時建構了時間的連續性。
(3)出現了因果性認識的萌芽,這與物體永久性意識的建立及空間一時間組織的水準密不可分。兒童最初的因果性認識產生於自己的動作與動作結果的分化,然後擴及客體之間的運動關係。當兒童能運用一系列協調的動作實現某個目的(如拉枕頭取玩具)時,就意味著因果性認識已經產生了。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兒童智力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怎麼辦?

    你好,兒童智力發育遲緩有很多種表現,其實平常的生活中都是可以觀察出來的,溝通可能會有問題,反應可能會有些遲緩,行動緩慢,比較不愛溝通等情況,家長可以通過平常生活中來觀察寶寶是否有智力問題,如果有應該... [詳細答案]

  • 1回答

    多動症兒童在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與正常兒童有區別嗎?

    這個多動症的兒童通常智力是正常的,多動症本身不一定影響大腦發育,患兒也有聰明伶俐的表現。但多動症患兒往往學習成績不佳,可能是因為患兒多動,動作不協調,影響學習,而老師和父母又認為孩子學習不用功,受到...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特點?

    學前期兒童智力有了很大發展,在動作方面,可以連續行走20—30分鐘而不感到疲倦,會跑、跳、攀登;手的動作更加靈巧,能用鉛筆書寫、畫畫,能使用剪刀一類的工具。 在言語方面,詞彙更加豐富,可以自由進行言...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6回答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哪有賣的?

    你想給小孩買這個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你可以到書店去買啊,一般都會有貨的,你就到哪去購買就可以啊。若你怕麻煩,不想出去的,你就上網去給小孩買吧。在這個亞馬遜、當當網、淘金這些去買吧,都有很多的啦。你只要...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