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服中藥的8道是非題

孩子的每一聲咳嗽、每一次感冒總會牽動著父母的神經。 每位家長的反應卻各不相同:有的家長對抗菌藥奉若神明, 不管孩子的病況適不適用, 一味求助抗菌藥。 有的家長用可樂伴中藥給孩子喂服, 為的是讓他們少吃點兒苦……這樣做究竟對不對呢?

1、孩子嫌中藥苦, 不如給他摻點兒紅糖水吧

錯。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中藥的苦味。 一般可以在服藥後給孩子吃一點冰糖, 或者喂他幾口紅糖水。 但是, 對於熱性病證患兒, 最好不要在他們的藥中摻紅糖水。 因為紅糖是熱性的。 小兒服湯藥不能急於求成,

Advertisiment
尤其嬰幼兒, 可以先吃幾口藥, 喂少許糖水, 慢慢再喂藥。 若方中有苦寒中藥, 如黃連、黃芩、山梔等, 也可用增加甘草的辦法減輕苦味。

2、最好在兩餐(或兩次餵奶)之間給孩子喂藥

對。 在餐間給孩子喂藥有利於藥物吸收。 孩子飽食後吃藥容易造成嘔吐。 此外, 服藥溫度要適中, 藥湯過熱易燙傷咽喉、食道及胃黏膜;過涼則會致胃部不適, 腸道功能紊亂, 影響藥效。

3、捏鼻子灌藥的土辦法最管用

錯。 對付不肯喝藥的孩子, 不少家長都會使出這麼一招:捏住鼻子猛灌藥。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導致藥液嗆入孩子的氣管或肺中。 容易誘發意外。 對拒服湯藥的小兒, 科學的方法是固定頭和手, 用小匙將藥液送入他們的口中, 使之自然吞下。

Advertisiment
並敦促孩子服藥後安靜休息, 避免劇烈活動而致嘔吐。

4、用茶葉水或可樂等飲料送服藥物

錯。 在給小兒服中藥時, 應注意不要用茶葉水或可樂等飲料送服。 小兒正處於腦發育完善時期, 服用後容易形成興奮不易入睡, 而不利於患兒休息和病症的恢復。 茶葉水中含有鞣酸類的物質, 和丸劑等中藥同時服用, 易形成絡合物, 不利於小兒胃腸道的吸收及排泄, 特別是患有胃腸道疾病時, 更不益於病症的恢復。

5、服用期間要遵守各種飲食禁忌

對。 服用中藥期間, 一般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藥物。 比如, 發熱患兒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寒症患兒忌食生冷、甜膩食物;水腫高血壓患兒不宜過多吃鹽等。

6、糖漿類中成藥放在冷凍層更安全

錯。

Advertisiment
中成藥的非處方藥應按說明書要求存放。 一般應放在陰涼處。 糖漿等中成藥應放在冰箱冷藏室內, 但勿放在冷凍層, 因為冷凍會讓藥物變質。 所有藥物應放置于孩子不能觸及處。 注意定期檢查家庭存放藥品的出廠日期和標示的有效期限, 近效期的藥品可以早服用, 過期藥品一定要廢棄。

7、服用多種藥物時最好錯開時間

對。 嬰幼兒服藥種類不宜過多, 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 如果需要同時服用幾種藥物, 要嚴格遵守醫囑, 將服藥時間錯開, 以免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而加劇毒副作用或降低藥物的效果。

8、通便中藥不可隨便亂用

對。 針對久病體虛便秘, 可選擇緩瀉潤腸通便藥。 但忌用藥性猛烈地通便藥,

Advertisiment
比如大黃、巴豆、以免瀉下太過。 瀉下通便藥不能服用時間過長, 以免形成依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