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沙眼危害大 日常預防更重要

沙眼往往是因為不注意用眼衛生導致的, 而幼兒的自控能力不如成人, 總會不自覺地用手去揉眼睛, 這就更容易染上沙眼。 因此, 沙眼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 得了沙眼到底會有什麼症狀, 又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危害呢?現在就和媽網小編一起認識沙眼, 並且説明孩子預防沙眼吧!

什麼是沙眼?


什麼是沙眼?

沙眼是由一種極微小的病原微生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眼病。 人的上、下眼皮在醫學上被稱為眼瞼, 眼瞼裡面是一層光滑柔軟的結膜, 結膜是沙眼的發源地。 翻開眼睛在瞼結膜表面會有粗糙不平的外觀,

Advertisiment
形似沙粒, 所以叫沙眼。 它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炎, 很多家長以為小病而已, 其實沙眼是致盲的眼病之一, 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沙眼病變早期可發生在上、下瞼結膜面的內、外角處和眼瞼及眼球的交界部分, 嚴重的可波及全部瞼結膜, 表現為充血, 血管模糊, 有大小不等的混濁的濾泡。 如果孩子總是揉眼睛, 或是流眼淚, 或者告訴你他的眼睛發癢, 有燒灼感一定要加以重視, 另外沙眼具有傳染性, 需要做好隔離措施。

沙眼的傳播管道

既然沙眼具有傳染性, 那它是如何傳播的呢?沙眼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凡是被沙眼衣原體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臉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傳播沙眼。 兒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傳染。

Advertisiment
有資料表明, 在同一農村中, 無沙眼母親的子女沙眼患病率為37.7%;而有沙眼母親的子女, 其沙眼患病率高達82.5%。 7歲以下兒童沙眼患病率與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關係。

沙眼的症狀有哪些?


沙眼有什麼症狀?

沙眼多為急性發病, 得了沙眼的孩子會覺得眼中有異物, 同時會怕光線, 容易流淚, 還有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 數周後急性症狀消退, 進入慢性期, 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 如於此時治癒或自愈, 可不留瘢痕, 但在慢性病程中, 於流行地區, 常有重複感染, 病情加重, 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 刺激症狀變為顯著, 視力減退, 晚期常因後遺症, 如瞼內翻, 倒睫, 角膜潰瘍及眼球乾燥等,

Advertisiment
症狀更為明顯, 並嚴重影響視力, 甚至失明。

沙眼的危害

輕度的沙眼症狀不明顯, 因此自己往往感覺不出來, 在體檢時才被醫生發現。 到了病情嚴重時, 就會經常感到眼睛發癢、乾燥、怕光、流淚、磨痛, 重者視力就會下降。 如果角膜發生潰瘍, 就會出現眼痛、頭痛、怕光、流淚、視物不清, 甚至喪失視力。

沙眼的防與治


沙眼該如何防治?

沙眼應當以預防為主, 特別是教會孩子注意用眼衛生。 教育兒童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 堅持一人一巾一帕, 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乾淨。 勤洗手, 盡可能採用流水洗手、洗臉, 不用髒手、衣服或不乾淨的手帕擦眼睛, 不用別人的毛巾等。 對集體方面, 應改善環境衛生, 在托兒所、幼稚園要認真培養兒童衛生習慣,

Advertisiment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 檢查發現並治療已有沙眼的患兒。

沙眼治療, 可用0.1%利福平滴眼液、0.3%氧氟沙星滴眼液點眼, 每日4―8次, 每次1―2滴。 晚間臨睡前可塗金黴素或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眼膏。 重症者可口服螺旋黴素、強力黴素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對沙眼併發症和後遺症應施行相應的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