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不良導致行為偏差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專家研究發現, 長期營養不良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偏差。
專家們調查了約1600名1969年和1970年出生的模里西斯兒童3歲時的營養狀況及其11歲時的智商測試結果, 還請家長和老師報告了他們在8歲、11歲和17歲時是否有行為問題。 研究發現, 被調查兒童若在3歲出現明顯營養不良跡象, 即缺乏大腦健康發育所需的蛋白質、鐵、鋅和某些B族維生素, 那麼他們長大後很有可能智商偏低, 這些孩子在8歲、11歲和17歲時容易出現極度活躍和攻擊行為, 比如更容易在校外肇事、違反紀律和打架等。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說, 有許多因素可以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 但營養不良造成的低智商可能反映了人認知方面的缺陷, 這有可能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出現行為偏差。 他們強調說, 出生後的前3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在此期間保證兒童的營養攝入很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